机制保证了其补进干部的素质,同时严格的编制又使得其不致过渡膨胀。 县医院曾经是中县最好的单位之一,鼎盛时有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县领导、局领导的家属在其 中工作。但因为进人口把关不严,使得内部子弟、干部子弟以及关系户大量调入,从当初的300 多 人膨胀到现在的1000 多人。但是10 年之间,也从一个利润几百万的单位演变到现在外债高达8 千 69 多万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医疗事故不断,2008 年底,发生了好几次医疗事故,使得事故家属占 领县医院。人身安全无法保证的县医院职工围攻县委、县政府,并围堵下来检查工作的北山副市长, 使得2008 年的中县春节很不平静。我参加了当时为解决问题而召开的党政联席会,卫生局长汇报 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县医院在全县的位置特殊,曾经有8 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家属在医院工作。 一位曾任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的干部讲,县医院是标标准准的“窝子兵”,很多是内部子弟安置, 随便找一个院领导和老医生,其七八个亲戚都在医院工作是很正常的事。如此导致内部关系错综复 杂,极其难以管理,而工资发不下来的结果导致很多技术骨干外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他说: ‚县医院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事件,当时两个老医生打架,每一方的亲戚和关系户都上来帮忙, 结果演变为百人大战。‛(访谈,2009) 在这种随波而动的干部流动中,出现了干部子弟和关系子弟的“不落空”现象,也就是哪些单 位好,他们就去哪些单位。先是计划经济垄断单位,然后在这些单位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流动到其它 优势单位。一位中县县长曾生动地比喻他们:这是猪进庄稼地,啃了苞谷,啃红薯,啃了红薯啃南 瓜。这些在一些干部子弟的简历上有很清晰的反映,比如一位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党委书记的工作简 历就是先在棉麻公司,后流动到粮食局,再流动到组织部。而一位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局长的简历则 是先在百货公司,后到商业局,再到现在的局,但是这个过程的实现,有的容易,有的曲折,这位 父亲曾为公安局领导的局长说: ‚当时商业上的形势明显不行了,我就想换换单位,老父亲当时也退了,想让我到公安局。当 时的县委书记,和老父亲还有我的公公,关系都很好,就对我父亲说,去检察院吧,干嘛一定到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