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则放到下一章干部的轨迹中进行论述。 1978 年以来,干部调配首先表现为专业技术干部的归队,1978 到1981 年,自然科学,外语、 法学和医学等领域学非所用的近20 万名干部先后归队。其后就是支边干部的调配和西藏、新疆、 青海等支边干部的内调和调换。80 年代最大规模的干部调配是一些行业系统的重建和扩张,其中农 业、轻纺、能源、动力、工业、银行、海关、政法等行业系统都先后调配了大量干部,比如1987、 1988 两年,国家为政法和税务系统调配了56 万名干部。同时,国家一些重点工程和攻关项目的实 施,也先后调配了不少干部。 为了规范干部调配工作,劳动部1980 年制定了《干部调配暂行规定》。1991 年,人事部又制 定了《干部调配工作规定》。两规定规范和明确了干部调配的原则、范围和条件、审批权限、程序 和纪律等。其中规定: ‚干部调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员额和干部人数计划进行,保证干部在地区、行业、部门 之间的合理分布及部门内的合理配置。‛ 1992 年,北山地委组织部和北山地区人事局下发了《北山地区干部调配工作实施意见》,其中 要求: ‚干部调配必须坚持合理流向。党政群机关调进干部,主要在党政群机关之间进行调剂,确需 从企、事业单位调入领导职务的干部,要从严掌握;对企业调入事业的干部要严格控制。‛ 从整个北山市干部调配的实施来看,一般要求严格根据编制来进行干部的调配,并形成了“超 编不进,满编先出后进,缺编按需进人”的惯例。同时,由于机构人员膨胀,干部调配经历了一个 松动到紧缩,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1978 年以来,对于中县来说,干部单位流动主要在两个层面发生,一是县域内外,这种形式的 单位流动是一种地理流动,主要是老家是中县的干部从外地调回以及中县干部从中县调出。二是县 域内部。主要有:乡镇之间的调动、乡镇和县城之间的调动、县城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 位之间的调动以及各系统内部单位之间的调动。 一、顺流,逆流 从中县的单位实际来看,大体可以分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三大类别,而每个类别 67 内的单位又千差万别,比如同为正科级行政单位,财政局有职工近200 名,科技局只有20 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