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See C.Salutati,“Letter to Peregrino Zambeccari”,in R. G. Witt (ed.),The Earthly Republic,(Philadelphia: 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8), p.111. 78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国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70页。 79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第630页。 80 [美]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曾纪茂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23页。 81 参见[美]帕特南:《让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美]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刘波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张明澍译,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英]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 82 See M. Sandel,The Procedural Republic andthe Unencumbered Self,Political Theory,Vol. 12, No. 1 (1984): 87. 83 J. Rawls,Justice as Fairness,p.43. 84 R. Arneson,“Equality of Opportunity”,The Stanford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ummer 2015 Edition), E. N. Zalta (ed.),URL = . 85 转引自[美]达尔、斯泰恩布里克纳:《现代政治分析(第六版)》,吴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6页。 86 J. Rawls,ATheory of Justice, p.63. 87 参见周保松:《自由主义左翼的理念》,载氏著:《政治的道德: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增订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15页。 88 See J. Rawls,Justice as Fairness, p.65. 89 See P. Graham,Rawls, (Oxford: Oneworld, 2007), p.59. 90 See J.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 p.88. 91 J. 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 p.428. 92 这里的界定,借鉴了南茜·弗雷泽关于“参与平等”的论述,但将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安排”改为了“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安排。”参见[美]南茜·弗雷泽:《重构全球化世界的正义》,载[美]奥尔森:《伤害+侮辱:争论中的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周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页。 93 See J. 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 p.428. 94 See J. 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 p.429. 95 参见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96 See J.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 p.30.依我个人鄙见,罗尔斯对于直觉主义的批评,对于那些整全性地诉求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制度和实践模式的中国自由主义论者,同样适用。譬如,周保松关于“自由主义左翼”五大理念(基本权利、宪政民主、文化多元、机会平等、共享发展)的阐述,是对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所蕴含的主要道德直觉的学理提炼,但由于既放弃了对这些道德直觉与中国情境的“切己性”思考,亦放弃了对它们之间的优先性规则的思考,其实具有罗尔斯所批评的直觉主义取向。参见周保松:《政治的道德》,第292-3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