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读书人,中国之大,不知道朱自清的的人不多。他不仅写下了诸如《荷塘月色》一类美不胜收的佳作,还有他拒领美国面粉的傲骨: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改其志。有才情、有傲骨、有节气,他是中国“士”的近当代最好的解读。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父辈借苏轼“腹有读书气自华”诗句,希望他饱读诗书并学有成就。朱自清不负重望,读书为乐,十四五岁还是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把经史子集中的基本典籍都读完了。1920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在书店看中一本新版韦伯斯特英语大词典,定价十四元。当时的十四元,相当于他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一边是囊中空空,一边是自己爱不释手的词典。他咬咬牙,把自己的紫毛大衣交到了当铺。这件大衣再也没能赎回来,他把这件大衣留在了他的散文名篇《背影》里。知道了这个故事,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他可以写出如此华美的篇章! 知道朱自清的多,知道他的弟弟朱物华的少。朱物华从小热爱理工科,曾以全国机电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分别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上海交大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培养了邓稼先、杨振宁、马大猷等一大批中国顶尖科学家。 朱物华八十岁时,交大领导考虑他年事已高,给他派了一辆汽车接送他上下班。朱物华坚决不要,单位几个人强行把他塞进小汽车里。哪知道,车刚到家门口,他就下车步行回学校,然后步行回到家里。他要用自己的脚步告诉学校:我还能走,何必要用汽车送? 从哈工大调回交大,国家给他配置了康平路的花园洋房,他不背搬进去,说房子太大了。以后几十年,他都是和家人一起挤在普通的公寓里。他是一级教授,工资三百六十多元,他只拿三百元,说太多了,不能太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