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书痴》一章,读来颇有意味。 彭城郎玉柱,秉承父志,嗜书如痴。家中藏书无数,昼夜研读,无间寒暑。即使有宾客来访,也是三句话不过,便自顾“诵声大作”,客人往往摇头自去。虽然年已三十,仍无意婚配,有人劝他早日娶妻生子,他信誓旦旦:“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读书如故。 一日,读到汉书第八卷,突然见到“纱剪美人”藏在里面,细视美人,眉目如生。正在注视的时候,美人忽然折腰起身,坐在书卷上向他微笑。郎玉柱惊拜于地,美人款款下来,亭亭玉立,“婉然绝代之姝”,是为颜如玉也。 郎玉柱大喜过望,书中自有颜如玉,信不诬也,今天不是成了现实?于是,每日读书,必使美人坐在旁边,真正的“红袖添香”。 颜如玉见他沉迷期间,不能自拔,每每劝其不要这么读了,郎玉柱哪里肯听。颜如玉见他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于是断然地离开了他。 美人不在,郎玉柱神志丧失,他找来汉书,翻到美人所在页码,又是呼叫,又是哀求。颜如玉见其真诚,始才与他重归于好,但是警告他:“君再不听,当相永绝!”但是郎玉柱口中应承,又常常故态复萌。颜如玉对他说:“必欲留妾,当举架上书尽焚之。”郎玉柱的回复是“乃仆性命,何出此言?” 家藏美人,遍传四邻。姓史的邑宰听到此事,“窃欲一睹丽容”。 颜如玉“遁藏匿无迹”,史邑宰拘捕郎玉柱,要求交出颜如玉。颜如玉交不出来,邑宰一怒,一把火把郎家里的书籍全部焚毁,“庭中烟结不散,暝若阴霾”。 一生嗜书如命,到头来都付一把大火。蒲松龄评叹道:“天下之物,积之则妒,好则生魔。”其实,蒲松龄编出这么一个故事,无非就是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而已。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读书本是高雅之事,但爱读书到了走火入魔,仍然下场凄凉:美人逝,藏书焚。爱书至极端尚且如此,遑论其它! 圣人不积,元朝尚书李秉彝就有自己的见识。有人给他送来了苏东坡的手札三十卷,他却之不受。他对自己的儿孙们说:“凡物之罕得者,我独有之,必有奇祸。”殷鉴不远,现如今多少人积金藏宝,到头来不是查抄尽净,就是不知所终。还是老子的话说得智慧:“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颜如玉劝不听郎玉柱,今天的人们倒可以认真听一听,并检视自己:我可有郎玉柱之痴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