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图图大教主作为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在书中详细记录了委员会组建、履职的情况,非常细致地向读者交代了委员会成立的动机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更多的是描述了在寻求真相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艰辛、付出、曲折、痛苦、感动等等等等。我说这是一本真诚而伟大的作品。真诚的是作者自持始终坦诚的态度,伟大的是,作者尽管是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但是在全过程回忆这一段为赢得未来而寻求真相的途中,有失败,甚至还有自身的错误,但是作者没有回避。图图大主教写到一个情节,有一次,他在尼日利亚坐飞机,驾机的是一位黑人,一开始图图大主感到非常自傲,在在后来的飞行中,因为遇到了气流,飞机颠簸不断,此时,作者心中不由自主地跳出一个念头:真希望驾驶舱里是一个白人!这些黑人能让我们顺利过关吗?飞机后来当然平安着陆了,要不我们也看不到这本书。但是这个事件让作者有看更加深刻的反思:“我们不能低估条件反射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要对违反人权的罪犯,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这种由己及人的胸怀,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但是,我认为只要培养,不是不能拥有。 “宽恕与和解不是假装事情并非本来的面目”,“真正的和解会揭示出罪行、欺侮、痛苦、堕落和真相”,“宽恕不是理所当然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做的大量而艰苦乃至是折磨人的工作就是揭示真相,加害人只有坦白真相、真诚忏悔,才有被宽恕的可能。揭示真相不是让苦难再重演一边,而是受害人在倾诉、发泄和揭露之后,能够得到自身痛苦的解脱,从而挥别苦难,而这正是南非人民的“乌班图”精神。 所以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没有真相就一定不会有原谅。如果仅仅靠天文数字的补偿,也许可以埋葬真相,也可以卖到一时的封口,但是绝对实现不了灵魂的救赎,这对加害人和被害人都是同等的苦难,一辈子都出不了的苦海。了不起的南非,这是人类心怀的制高点。 李志题 《给理想一点时间2》 新星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一版 21.9万字 那天从办公室走半里路去13号楼的会议室开一个十分钟的会,回办公室的时候在读书角逗留了一会儿,一眼拿走了这本书。当时看到封面上“凤凰网博报年度文选2012”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的遗憾。在我的念头里,时评类的文章读的就应该是一个时效性。这都过去4、5年了,会不会已经“不合时宜”? 一篇篇翻读,“遗憾”的是,不管是对中国教育的批判,还是对社会陋习的针砭,不仅没有过时,很多当年在学者笔下揭示、痛陈的问题,不止鲜有改观,反倒是诸多沉珂更加的病入膏肓。只是这样的书还能出版,可以算是不幸之中还有的万幸。 〔日〕角田光代 《午夜散步》华晓雷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6月第一版 8万字 随笔,出自一个直木奖获得者的日本女作家只手。虽然章节作了《食》《人》《生活》《食(二)》《季节》和《旅行》,不过一路读下来,貌似都没有离开过吃这一个主题。这真的是一个吃货的时代。 与作者有不少的感同身受之处。作者写到,曾经有不少年轻时候死也不吃的食物到后来竟然都一一接受,比如蘑菇和西蓝花等。想起我以前不吃后来不仅吃而且还特别喜欢吃的食物就有:百合(小时候嫌苦)、香菜、药芹等,现在有时候吃到香菜药芹之类,我就会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以前怎么就接受不了了?那荒废掉的几十年,怎么可以补回来呢?所以现在拼命吃拼命吃。不过现在想想,从不吃到吃到拼命吃,也不存在后悔不后悔的问题。加入之前一直吃,现在就不见得这么喜欢了。 和《为什么总是我》里不一样的是,角田光代总走在大街上,总是会被推销广告、看相的、问路的、做调查的等等的看上,我刚好相反,有时候我也挺纳闷的,那些人是怎么凭脸相决定是否拉人的?说实话,我心里是很抗拒路上给你塞广告的,我家的附近就是一个特热闹的菜市场,从公交车下来,从大马路拐上一条支路然后到菜市场的数百米的路两旁,都是发广告的人,间人就往人怀里塞,见车兜就往人家车兜里塞,反正就是不塞给我。很少有一两次,会有人示意要我拿他的东西,我都是回之以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莫非我脸上写满了“我不要”“我不要”? 最想不通的是,作者竟然特别喜欢体体检。对体检不仅没有丝毫的恐惧,还有如泡温泉一样的兴奋不已。人和人的个体差异也太大了。不过她写到的体检报告上每个项目用ABC标注,我觉得挺好的。A表示一切正常,B表示小有情况,C,作者没些,以此类推的话,应该是有问题了。我们的体检报告要看懂挺不容易的,其实这样分分等级一目了然多好。我要不要个我们的体检机构也建议一下?算了,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吧。 尽管也是大有成绩的作家了,但是日本女人的贤惠可以中书中真切地体会到。明明是一个有职业的女性,但是专心致志于一家人的饮食,还乐在其中,反省自己,那差距确实是隔着一两个大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