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论语》治理思想及其地方法治意蕴_李旭东博士(8)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李旭东博士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30
摘要:尊重传统与敬畏历史是《论语》治理思想中的一个内容。传统与历史的重要性,是长期受重视的。但在当代,由于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尤其是传统知识与经验迅速陈旧,其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一方面的当代意义就需要新的

尊重传统与敬畏历史是《论语》治理思想中的一个内容。传统与历史的重要性,是长期受重视的。但在当代,由于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尤其是传统知识与经验迅速陈旧,其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一方面的当代意义就需要新的认识与强调。

传统与历史具有强大的规范性力量,以普通日常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化广大的民众,从而形成善良风俗,成为比显性规则更有力和更持久的潜在规范性力量。由于传统与历史的影响力更多地与生活方式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不使人感觉到其异己性,因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巩固。《论语》的如下表述就体现这一点。

一是,人们自然的情感与联系,对于促进民风淳朴具有积极作用。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君子笃于亲,则民举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孔子的个人理想与理想统治秩序也是如此,他并不追求今日GDP至上或霸道之类的富强式理想,而是追求人人各安其生活的美好状态。以下“吾与点也”的赞叹,成为历代学者追慕的崇高人生理想,其内容却不过是普通人熟悉的生活场景。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治理并不是为了宏大主题,而是为了各当地人民的生活安宁与安享日常生活。而在统治者介入之前,事实上一般地各地都具有一定的自然秩序,统治者对此只需保持尊重就足够了。

二是,传统与历史自身具有维持与促进生活的力量,尊重这一力量就是政治的要诀。

与今日立法主义与工程规划主义的治国理路不同,《论语》强调“无为”。“无为”是指统治者自身无为,不打扰、不干预普通人与社会自身的运行轨道,不介入、不扰乱普通人自己的生活计划与生活安排。当统治者“无为”之时,人民并不无为,而是正在积极“有为”,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包括并不追求任何目标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局面正是一种人人享有自由、人人享有幸福的美好状态。物质生活可能相对欠缺,但统治秩序则符合理想,因而《论语》如下的表述才能得以理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

不必要让老百姓具有统治者的思想认识,能够让普通人过自己的日子,就很好。

这一境界听起来似乎太低,无甚神秘之处,然而真正能够按捺住想帮人过好日子的冲动的统治者真的很少。孔子对大舜的赞叹更表明这一类领导人的不易出现。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能够做到这一条的领导之所以非常少,还在于多数领导过度自私地希望“有为”,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通过“折腾”来“出政绩”,或者得到提拔或者历史留名,即使可能使用“无为”的话语,仍然也进行着“无聊的折腾”。如果领导者对此无觉悟,则水平太低,而如果领导者已经认识到此还要继续“折腾”,则是把别人的生活当做自己谋取政绩的工具,就属于无耻了。现实中此类领导何其多也,《论语》对大舜的赞叹更是对此类现实的一种讽刺。

对传统与历史的尊重,还因为历史进步需要累积性的推进,而不能急躁,一旦急躁反而会出现负面效果。因此,《论语》中孔子的如下感叹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告诫,要相信历史、相信时间,要有耐心,而当代人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耐心,真应当三复孔子斯言。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子路)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

统治者在行政之时,保持对当地人民的尤其是当地精英的那种尊重,至少是友善,是行政的重要前提。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传统社会的乡贤,在当地具有广泛而深厚的联系。实现地方治理,保持与地方乡贤的良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今日大规模工程规划主义盛行,法律领域的立法工程与立法规划已屡见不鲜,对于传统生活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尊重,应当成为立法者的基本觉悟,才可以避免因过度“有为”而导致牺牲历史与传统凝结而成的现实存在的行为秩序。尤其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大规模地破坏了传统的社会治理结构、破坏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世界与价值位序之后,如何认真对待基层与民间的自我组织与自我重建,如何尊重社会自身的组织与建构力量,如何形成社会与政权的良好互动关系,尤其是避免以政府行为替代与取消社会的活动能力,是当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一个重大挑战。

(四)制度建设的时代性与地方治理的价值内涵

虽然儒家重视传统,但是儒家传统并不绝对地持僵化态度。在此方面,《论语》提供了相应的思想资源,值得重视。

一是,胸襟开放的文化拿来主义。

孔子以为,对于各种文化资源,尽可以选择优秀的那些为我所用,也必须将那些糟粕予以摒弃。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

无论是制度文明还是物质文明,孔子都采取开放的文化吸纳的态度,这既体现了对当时已经达到的文明程度的广泛了解,也体现了对于文化吸收与融合的充分自信。今日世界全球化趋势大大加深,文化的相互传播与影响也日益加剧,在此方面尤其值得借鉴《论语》中的这一思想。

宏观的制度建设是这样,较为具体的个人修养与努力方向,同样也应当采取这样的开放式积极吸收的态度。以孔子回答子路什么是“成人”(理想的人)的问题为例: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

责任编辑:李旭东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