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笔者一直赞美宗教的正面意义。但是,在这里,并非想倡导什么,也并非不知宗教的负面效果,特别是在了解中世纪的十字东征军与近代的关于宗教战争的相关历史后,特能体味这一点。之所以在这里强调它,在于其在旅行这一事业中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人类希望时的意义;如果对这种意义进行抽象的话,则可以这样说: 我们活着总是应该对生活抱有各种各样的希望与意义,也即在对现实生活追求时,在追求一种改变,改变当前的状态时,如何通过一种能够持续下去的方式进行,而非空有理想,不去实践或者刚刚开了个头就结束!然而在这里,不是一味求变,而仅仅是在静止社会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新鲜的、动态的一面,而且总是能够激起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继续下去,就相当于在接力游戏中一样,把棒子从一个人传递到下一个人,从而实现对现有体制的突破,达到一种虽然缓慢,却的确有“滴水石穿”的社会演化结果! 在今天,我们和真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与其他国家的公民比较,至少可以确定一点,中国人的智商不会亚于其他国家,至少不会成为世界上的弱智国民,虽然不能说中国人就是地球上最聪明的民族,而且从民族自豪感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模仿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像他的老师那么宣示“法语是最美的语言”——我们只需要将这句话说成“中国人是最聪敏的民族”就可以了!在整个中世纪,中国能够在经济水平与规模,以及在科技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却没有能突破当时的制度框架。而在近代以来,我们好像只知道从西方社会吸取经验、教训、知识等有用的事务,而西方社会几乎很少从中国社会吸取,如果说真有的话,则往往是不好的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即西方社会在谈到一个事物时很少说到中国,而说到中国时却常常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出现;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西方社会对中国历史、社会很少,在今天对中国社会理解越深刻,对西方社会理解越深入,却发现我们的确只能满足自己需要,而对整个人类社会贡献很少,虽然我们常常提及“四大发明”,但其他呢[7]? 在这种情况下,在今天已知的各种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即如何推进中国现有制度的演进,以实现中国制度演进的正态化、制度化,以持续地既现代化,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相比较而言属于教好的制度演进就是法律制度演进。其次,我们还得注意一件事情,即我们在推进制度演进时能不能属于一种制度创新,而非仅仅借鉴与吸收而已,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以让其他国家能够吸取我们文明的精华,让我们成为他们模仿与吸收的对象。而不是在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再只顾自己,没有想过其他。 简单地说,我们在今天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时,如果能够实现现代化,或者说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国家之一时(不仅仅指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在今天中国已经排名第三,但我们深知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完成必须要跋涉的旅程),需要考虑的事情,或许首先应该是如何为人类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独特力量,而非仅仅人多力量大的力量! 五、结语 在今天中国,我们正在学习西方,借鉴西方!在科学上,我们的确步子很快,特别是在技术运用上更是展翅高飞;在这次科技革命运用中,我们充分利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的确实现了经济奇迹,全世界都感叹中国的这一奇迹。但是在其他领域,我们进展非常有限,也就不太可能将这种发展制度化、法治化,否则仅仅凭着一时热情率性而为的事业只能亦步亦趋,更可能邯郸学步或者东施效颦! 要做到这一点,或许最重要的不是对西方社会具体的法律制度的直接移植,而是首先应该重建有希望的信仰,以激起我们新事物的热情与兴趣。我们只有在这种对新事物的持续性地接触、对旧事物的理解与解构,在希望的信仰中实现创造。只有如此,才能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演进有一个持续性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反思中国传统制度运行的缺陷,才能在今天、明天具体运行的语境中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否则一切免谈! 而在今天,信仰也主要不再在宗教场合,而在大学。因为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分享信仰的场所。但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在今天却…… 【作者简介】蒋志如,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宪政制度、司法制度与诉讼法理论。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