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才阅读完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在这个错位的空间里,我们会被一个艺术家的卑微与苟且所打动,尽管他对于生活的渴望就像他的画作那样模糊而又急切,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还是将他的命运引入万劫不复境地。 渴望生活并不是因为没有生活,而因为没有像他想象之中的那样的生活。例如他渴望爱情,结果他爱的人嫁给了别人;他渴望事业的成功,结果他的画作无人承认。爱情与事业双双陷入绝境,而这二者恰好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是梵高的生活。 因而,我从来都不认为这是一段励志的故事,幸好,作者也没有将其写成一本励志的书。相反,作者以富有色彩而又充满忧郁的笔触全景式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在遭受爱情与事业双双打击之后而走入绝境的历程。而在对于生活的渲染式的渴望之中,让他的爱情与事业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从而满足了一个艺术家的偏执。 他开始到到妓女那里寻欢作乐,他甚至和老妓女克里斯汀结婚,就像树中写的那样:······他忽然感到吃惊和沮丧,因为就在那一瞬间,他用韦森布鲁赫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私生子、一个妓女和一个慈善家。而这被称之为“圣家族”。即便如此,他依然一意孤行,要实现他畸形的爱情。最后他将自己的耳朵也割下来送给了一个叫拉舍尔的妓女。事实上,他的爱情已经冷如死灰,而他的欲望之火却烈烈燃烧。 而他对绘画的偏执恰好符合了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他甚至画不出一条笔直规范的线条,那是因为他内心激荡着对于生活的强烈渴望,只能用那些超越规范的艺术形式加以表达。他的热情就想喷薄而出的太阳,所以他的太阳只是他的太阳,谁都无法描述。那种黄色,黄到刺眼;那种蓝色,蓝到忧郁;那种说不出来的色彩,直入心底。 还有像他的星夜,那一种不规则的飞舞与旋转,每一颗星星都好像要在炫舞中膨胀、幻灭。色彩的铺陈显得浓重而杂乱,那一种浓郁的悲伤放肆地飞舞,肆意地流淌,让人不知所措。我不敢去试图理解这些画作,理解一个人的悲伤与思想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不去经历,就无法懂得,而去经历别人经历的东西,你丧失的却是自己。就像这一本书,也仅仅是作者眼中的梵高,那个真实的梵高永远的消失了······ “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这是玛高特对梵高说过的一句话。渴望爱情,实际上就是渴望被爱,而一个人要紧的是去爱,所以不必渴望。那么,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被爱所要求的是别人,而爱要求的是自己,那一个作为传教士的梵高与那一个作为画家的梵高,在精神实质上是一样,那就是去爱,疯狂的爱,不计后果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