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恶意》娄美莲译 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一版 2016年11月第三版17万字 案件很快侦破,犯罪嫌疑人也全数认罪,但是,与罪犯曾经共事做过教师的警官,却执着于犯罪的动机不肯轻易结案。 到底是什么动机让加害人要加害受害人?理由不断反转,不到最后,曾经可以说服的动机都是伪装。 这才是东野奎吾。每一部小说,都有惊人的真相。
﹝日﹞东野圭吾《恋爱的贡多拉》魏精彩译现代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2017年6月第1次印刷 万字 这也许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东野奎吾小说里最无趣的一本,从头到尾没有看到我想要的“一惊”的情节。倒是小说的开头,还是有点惊悚感的,想在结婚之前“出轨”一次的广太对突然遇到的未婚妻心理活动的揣摩,真切地反应出一个铤而走险人的复杂心理。但是之后,全书的故事全部以滑雪为背景,这让我们这些从未体验过滑雪的读者,毫无带感。 东野奎吾,还是不要换风格为好。
李微漪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6月第一版 2017年6月第1次印刷 30万字 前些日子,微信群里有几个朋友热推电影《重返狼群》。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条“书比电影好看”的留言,便果断找了书。 老K一口气买了三本,我左看右看,感觉上下册的《重返狼群》和《让我陪你……》应该是同本不同出版社而已,于是果断挑了便宜的。至于到底我看的这一本同不同上下册的那一套,等到看完我还无法肯定,甚至在越读到后面越疑心:我是不是没看到正宗的——因为与那些热捧和热推的理由越来越保持出一种矜持的距离。 我很难去信人类养狼历史的空白,相反倒是正因为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才有了中国文化历史上对狼这样一种物种的种种偏见,什么白眼狼啊,什么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之类。所以产生这么多的“狼印象”,一定是人类与之有过交往之后产生的,而文化流传的概念就一定是客观的吗?从狗的成语中,就可以得出“非也”的结论。在我们的成语中,狗也是一个很负面的存在,不比狼好到哪里去!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 “狼心狗肺”,还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癞皮狗、狗腿子、看门狗等等等等,而这些文字符号又与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概念相去甚远,尽管事实上就是最好的朋友。所以,至少可以说明,狼不是一个适合被人类豢养的动物,狼就是狼,它们是这个地球上独立的一份子。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正如张抗抗所言, “小狼格林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这个真实故事是概率几乎等于零的一种冒险”。然而我们再仔细一推究,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试想世界上除了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哪一个活物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是独一无二的呢?只是当不可豢养的狼与一个城市女孩相遇之后的经历,让其所拥有的“独一无二性”有了人类难以想象的离奇和美妙。 如果作者所有的记述都是真实的,那么这段狼与人的因缘,不仅跨越了物种,还证明了神灵。奄奄一息的小格林,在断食七天之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指引,会让他(作者没有用“它”而是用了“他”)在作者到来之时,如同遇到自己的妈妈一样的亲昵和渴盼被保护?而从此开始的他的生命旅程,便有了一部确实无以复制的人狼情未了的生死恋情。 某种程度上,不得不承认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邪恶的存在。所有的是非对错,都以人类自身的目的为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狼因为不能与人为伍,于是落下了千年骂名。如果狼有语言,他们又会怎么来定义人类呢?狼的聪明也不足以让他们这个群体与人类抗衡。而李微漪与小格林的故事,到底能够让我们去为狼正名产生多大的力量和努力呢? 看苍茫大地,也只能遥想一声孤独的狼嗷在月圆的夜里,拉长……
蒋勋 《少年台湾》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 16万字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说“不能合上书出发,那就打开书启程”。 此刻,书看完了,真的有一份蠢蠢欲动的向往:沿着作者笔下的那一个或浪漫或离奇或有趣的地名,去一个个走一遍看一遍。 去过台湾的朋友,回来后几乎异口同声,在台湾不是感受他的经济而是被它的文化所感染。比外观,比大陆很多城市的现代化要相形见绌,但是那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浸润才是台湾在华人世界里真正的魅力所在。 没有去过台湾,短时期里会去的可能也很小。但是从读过的书,听过的歌和看过的人里,我有理由相信,那一种氛围绝对不会辜负对它的神往。 少年台湾,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但又如此的亲切、逼真、温暖、俚俗,最后凝聚在乡愁两个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