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月记(1707)
来源:花到酴醾 作者:花到酴醾 发布时间:2017-07-31
摘要:徘徊的信仰 东野圭吾《恶意》娄美莲译 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一版 2016年11月第三版17万字案件很快侦破,犯罪嫌疑人也全数认罪,但是,与罪犯曾经共事做过教师的警官,却执着于犯罪的动机不肯轻易结案。到底是什么动机让加害人要加害受害人?理由不断反转,
徘徊的信仰 东野圭吾《恶意》娄美莲译 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6月第一版 2016年11月第三版17万字案件很快侦破,犯罪嫌疑人也全数认罪,但是,与罪犯曾经共事做过教师的警官,却执着于犯罪的动机不肯轻易结案。到底是什么动机让加害人要加害受害人?理由不断反转,不到最后,曾经可以说服的动机都是伪装。这才是东野奎吾。每一部小说,都有惊人的真相。 ﹝日﹞东野圭吾《恋爱的贡多拉》魏精彩译现代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2017年6月第1次印刷 万字这也许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东野奎吾小说里最无趣的一本,从头到尾没有看到我想要的“一惊”的情节。倒是小说的开头,还是有点惊悚感的,想在结婚之前“出轨”一次的广太对突然遇到的未婚妻心理活动的揣摩,真切地反应出一个铤而走险人的复杂心理。但是之后,全书的故事全部以滑雪为背景,这让我们这些从未体验过滑雪的读者,毫无带感。东野奎吾,还是不要换风格为好。 李微漪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6月第一版 2017年6月第1次印刷 30万字前些日子,微信群里有几个朋友热推电影《重返狼群》。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条“书比电影好看”的留言,便果断找了书。老K一口气买了三本,我左看右看,感觉上下册的《重返狼群》和《让我陪你……》应该是同本不同出版社而已,于是果断挑了便宜的。至于到底我看的这一本同不同上下册的那一套,等到看完我还无法肯定,甚至在越读到后面越疑心:我是不是没看到正宗的——因为与那些热捧和热推的理由越来越保持出一种矜持的距离。我很难去信人类养狼历史的空白,相反倒是正因为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才有了中国文化历史上对狼这样一种物种的种种偏见,什么白眼狼啊,什么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之类。所以产生这么多的“狼印象”,一定是人类与之有过交往之后产生的,而文化流传的概念就一定是客观的吗?从狗的成语中,就可以得出“非也”的结论。在我们的成语中,狗也是一个很负面的存在,不比狼好到哪里去!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 “狼心狗肺”,还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癞皮狗、狗腿子、看门狗等等等等,而这些文字符号又与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概念相去甚远,尽管事实上就是最好的朋友。所以,至少可以说明,狼不是一个适合被人类豢养的动物,狼就是狼,它们是这个地球上独立的一份子。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正如张抗抗所言, “小狼格林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这个真实故事是概率几乎等于零的一种冒险”。然而我们再仔细一推究,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试想世界上除了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哪一个活物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是独一无二的呢?只是当不可豢养的狼与一个城市女孩相遇之后的经历,让其所拥有的“独一无二性”有了人类难以想象的离奇和美妙。如果作者所有的记述都是真实的,那么这段狼与人的因缘,不仅跨越了物种,还证明了神灵。奄奄一息的小格林,在断食七天之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指引,会让他(作者没有用“它”而是用了“他”)在作者到来之时,如同遇到自己的妈妈一样的亲昵和渴盼被保护?而从此开始的他的生命旅程,便有了一部确实无以复制的人狼情未了的生死恋情。某种程度上,不得不承认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邪恶的存在。所有的是非对错,都以人类自身的目的为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狼因为不能与人为伍,于是落下了千年骂名。如果狼有语言,他们又会怎么来定义人类呢?狼的聪明也不足以让他们这个群体与人类抗衡。而李微漪与小格林的故事,到底能够让我们去为狼正名产生多大的力量和努力呢?看苍茫大地,也只能遥想一声孤独的狼嗷在月圆的夜里,拉长…… 蒋勋 《少年台湾》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 16万字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说“不能合上书出发,那就打开书启程”。此刻,书看完了,真的有一份蠢蠢欲动的向往:沿着作者笔下的那一个或浪漫或离奇或有趣的地名,去一个个走一遍看一遍。去过台湾的朋友,回来后几乎异口同声,在台湾不是感受他的经济而是被它的文化所感染。比外观,比大陆很多城市的现代化要相形见绌,但是那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浸润才是台湾在华人世界里真正的魅力所在。没有去过台湾,短时期里会去的可能也很小。但是从读过的书,听过的歌和看过的人里,我有理由相信,那一种氛围绝对不会辜负对它的神往。少年台湾,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但又如此的亲切、逼真、温暖、俚俗,最后凝聚在乡愁两个字里。每一个地名里面,藏着某一个特定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与作者的记忆、成长、心思、情感缠绕一体,于是两个字的地名不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多的是怀念,是浪漫,是忧郁,是孤独,是流浪,是叛逆,是情窦初开,是生离死别,是性的懵懂……如果没有人物,再美的镜头也是空镜头,人是影像的灵魂,哪怕只是一个背影,都能在背景前传递情感。蒋勋的文字,每一篇,都是有灵魂的。少年台湾,是蒋勋的乡愁,也是蒋勋心灵的寄托。看过,就被温暖和怅然get到。 路内 《慈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第一版 2016年11月第6次印刷 12万字“普通人的生死起伏终会湮没在时代中,我们唯有活得比我们的时代更长”——路内小说《慈悲》的推荐语,作者不详。从前有一家化工厂,生产苯酚和骨胶。苯酚车间有毒,骨胶车间巨臭。据说从厂里苯酚车间退休的人,多半在3-5年内得癌症死亡。当然,能熬到退休的,已经算命长的。男主水生的师傅,没退休,就癌症挂了。男主的父母更苦,在男主尚未成年的时候,就因为饥饿,死了。投靠叔婶的男主后来成了化工产的一员。小说写的就是这一家化工产里芸芸众生的世像。人,要么在苦难深重中苟且偷生,要么在无边黑暗中相濡以沫。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是一个个时代的镜像。想起林达一部作品的名字:《历史在你我身边》。其实何止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里的一份子。逃不脱离不开。比的就是谁活过谁! 吴亮 《朝霞》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8月第一版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29.9万字终于看完了。看的过程有点艰难。叙述颠三倒四,人物乱七八糟,故事零零碎碎……要不是向北鼓励,也是差不多要看到一半几欲放弃的小说。不过看到最后,再回头想想,故事的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人物各自的命运也依稀可寻。依然是林达的那一话:历史在你我身边。小说想要表达的是一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于上海小弄堂里几个小人物的“混沌岁月”,而生命的成长与人性的欲望加之思想的饥渴,仍在重压之下或野蛮生长、或暗暗拔节,人性不会因为压制而灭失,思想不会因为禁锢而断代。最后终结于1976年“导师”驾崩的时点上。作为文学批评家吴亮的第一部小说,实验性非常强,或许正是他文学批评的长项,让我读他这本称之为小说的《朝霞》时,不时地感觉到,作者被尼采附身。所有的人物、情节、故事,都是作者洞悉世态的思想源泉,要拆开来看,小说其实是完整的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物小说,一部分是作者思想。但是如果去掉那些看似零零碎碎的市井世俗、玩世不恭的少年生态、隐晦深藏的人性暗流,作者想要表达的思考很容易显得奇形怪状甚至故弄玄虚,反之则必落入乏善可陈的生活白描。在谈到小说书名由《无处藏身》到最后定名《朝霞》时,吴亮说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句印度古诗,也曾被尼采引用在他的哲学论集《朝霞》的扉页:“还有无数朝霞尚未点亮我们天空。”原来,我感觉的尼采附身一点不是空穴来风。这算不算我也是读懂吴亮的呢?以下录入几句随感(※)和摘抄(◎)※一开始,看不懂作者究竟要写什么,但依稀又感觉他陈述的每个事件,每一个画面都是历史的重演,市井风俗在特定的一个历史时期似画卷一样被一帧帧翻开,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从前,如此醒目!◎“懦夫怎样用铁锤去思考,别不愿意,别勉强,做一根脆弱芦苇去思考吧,沉寂的思考,无用的激情,物质世界可以用一道命令去摧毁……”◎“人养猫不养老鼠,养鸽子不养蝙蝠,一定是有道理的,人施惠于万物,强迫万物想自己俯首称臣,只有老鼠与人为敌,还有神秘蝙蝠,瞧,它们又不见了。”※多少人无意识下就做了另一部分人一生的罪人,得不到宽恕,也得不到救赎!◎“思想不能写,除非没有自己思想,真话不能讲出来,人人被控制,控制别人者被控制,彼此控制彼此监督彼此不信任,草民不足惜不足畏不足敬……”◎“马克思二十六岁受洗为基督徒,他对自身的犹太身份保持缄默,他被一切问题归咎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问题,把犹太人这个问题一脚踢开,他抛弃普鲁士国籍,流亡伦敦成为世界公民,他是一名战士,他要摧毁一切阻碍人类进步的错误和制度,来自犹太人的自我仇恨……”※庞杂的阅读积累成为书中不断穿插进来的天马行空。◎“历史的轨迹和生活的诡计,都在上帝手中……”※这似乎是一个已经遥远的世纪,又酷似一个已经走进的世界。※小说写作的另一种可能,人物、空间、时序可以任意转换。※有人此生一定会回自由,但却是骨灰!(※“现在我相信我此生肯定会回上海,而不是骨灰回上海”)※在多么浑浑噩噩的年代,依然有生命不可遏制的力量和思想疯狂生长的原野!※人生的悲哀不是你活着,而是你活在一个你无能却必须活在其中的时代。※突然想起来,我也是戴过“红卫兵”袖套的,庆幸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 路内 《少年巴比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第一版 2017年4月第4次印刷 23.5万字时间:1992年前后地点:戴城,糖精厂人物:我——路小路糖精厂不是什么破厂,它是“戴城著名的国有企业,有两三号工人,生产糖精、甲醛、化肥和胶水”。男主路小路依然以路内小说里学渣的形象出场,糖精厂也属化工企业,虽然不像上一部《慈悲》里的生产苯酚的化工厂一样会人人得癌症,但是糖精车间三班倒的日子让这块地方炼狱一般的存在。为了不上三班倒,“我”的父亲走了后门,让我去了水泵车间做了一名水泵工维修工,但是“我”根本不会修水泵=,唯一做的就是拧螺丝,把要修的水泵上的螺丝拧下来。“我”的拧螺丝的师傅叫“老牛逼”,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是啥角色。拧着拧着,拧出人命关天的事故。后来也是“我”老爸通过送香烟,走后门把“我”调到电工班做了一名电工,厂子大,灯泡多,每天就是扛了梯子各处去换灯泡。换着换着,就又换出了各种事件。最后“我”发配到了三班倒的糖精车间,而且做最苦最累的头道工序。倒着倒着,又倒出了接二连三的事端。路内的小说,语言相当粗俗,但是阅读的时候,却一点也不觉得污。我说他有一种严峻的幽默,看着看着,忍不住发笑,但是回头细想,又是如此的残酷的现实世界,让人忍“笑”不禁。1992年的时候,想当年,我正好在无锡某家国有企业里挂职,因为挂在企业的科室,与一线车间里的工人几乎没有接触,但是我还是能依稀感觉到路内小说里那些最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比如,劳资科的人真的会站在传达室抓上班迟到的人,有些人一看到有人临检,就索性外面晃荡一小时,用“调休”冲,以免被扣奖金;再比如,下班的铃声还没响,大门口推着自行车等门禁一开就冲出去的工人排了里三层外三层,这个场面我看过无数次,因为劳资科走廊的窗外正好斜对着工厂大门;再比如某人冲床上轧伤了手指,只要不是大碍,都是“私了”解决,一旦事故报到局里,是要扣全厂的分的……至于要了解到更多涉及家长里短、流长非短的事情,想必也不会少。我唯一遇到过的一次麻烦就是我在厂报上发了一篇《灌云招工记》,招来了刚从灌云招来的外来妹的群起而攻之。那些攻击没有直接对着我而来(因为我挂职两年,流水线的装配车间只去过一次,而且是蜻蜓点水似的),后来是由车间班组长一级级传到劳资科长再由劳资科长跟我提起。现在想想,竟顿生了一些后怕,幸亏我们招的是女工,假如遇到的也是爆头似的凡事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估计,我的挂职也得出点事故了结。不过,正如《环球人物》评价的一样,“路内的小说和生活一样,既残酷又温暖,既让人不快又让人迷恋”。是的,迷恋那一种尚无其他作者会抵达的小说趣味,比王小波更加王小波。 王跃文 《爱历元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8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31万字一开始看,以为是孙离和喜子一见钟情的青春小说;看到一半,发现原来是夫妇双双出轨的小三故事;再看下去,恍然大悟是反腐败的正能量励志片;看到结束,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一部狗血剧。 李微漪 《重返狼群》(第2部)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42.8万字在老K的“威逼利诱”下,开始第2部的阅读。威逼是,老K 在朋友圈里一而再地强烈推荐此书。利诱是,没等我下单,直接微信上发了我电子书。于是,天天地铁来地铁去的路上,由“狼”一路陪伴。第二部绝对比第一部的可读性更强,也更加吸引人。读罢,心情相当沉重和感慨,却无从话说。为狐狸、为天鹅、为微漪、为亦风,当然更为草原神一样存在着的狼……而最终遗憾于像李微漪这样个体力量即便倾其所有却依然的微不足道于狼的濒临绝迹。底层的牧民并不能认识到过度的放牧给草原带来的沉重负担;盗猎者更没有意识自己的行径毁灭动物的同时也是毁灭子孙后代。即使狼有着人类无以想象的生存智慧,依然难以免于被灭迹的伤害。相见却不能相近微漪的格林,既让人欣慰更让人痛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的口号,却是人类最大的谎言之一。当然,这个“人类”是有所局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