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网两会调查显示,网民最关心“反腐倡廉”“社会保障”“依法治国”等热点问题。法治,是两会中最特色鲜明的一个主题。今日中国,法律不再只是法律人的事,也不只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普通人对法治的牵肠挂肚,是最生动的时代特色。(2017年03月03,人民网-观点频道) 法治理念根植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它是法治的灵魂,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对全社会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具有约束作用。依法治国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而知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正如下棋一样,不知道规则、不按规则行棋是下不好棋的。所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规则,增强法律意识。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制定出台法律10部,修改法律24部,公布法律解释1部”,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16年交出的立法成绩单。从《慈善法》到《网络安全法》,从《中医药法》到《电影产业促进法》,更多新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上架”,严密完善的法律文本,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稳定和规范的依据。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