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民主与法制》杂志来说,最值得一提的是,王树人先生在担任《民主与法制》总编的后期与时任《民主与法制》社长的王厚德同志共同拍板做出了将《民主与法制》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的重大决策。 半月刊出刊了,年近古稀的王树人先生也功成身退了。 王树人同志于2012年9月14日21时10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当时,已经改为旬刊的《民主与法制》杂志特发讣告,以示哀悼。 王强华——见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台的新闻人 说起第六任《民主与法制》总编辑王强华先生,其实与我还有校友之缘。他是我们华东政法大学的首届毕业生,1953年,王强华先生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分配到《光明日报》从事编辑工作。1981年,在《民主与法制》杂志刚刚创刊一年有余的时刻。王强华发表了一篇重头之作《试论以法治国》,他在文中提出法治社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后来,在新闻出版总署主管报纸期间,王强华先生倡导文化繁荣、办报自由,为此给许多报纸批复了刊号,从而促成了中国报业一段时期繁荣发展的局面。所以,与其说我与王强华先生有校友之缘,还不如说是法治之缘。于是,才有了后来先后担任《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的缘分。 其实,王强华先生自己还有一个南京之缘。1933年,王强华先生出生于江南明城与名城南京,从此在这里成长长大,直到考上华东政法学院。后来在出任《光明日报》哲学组组长期间,又担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责任编辑,巧合的是,该文作者胡福明先生竟然也是南京人。 当然,对王强华先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新闻之缘。从大学毕业到退休之后,王强华先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新闻工作。 1977年至1978年,王强华先生一直忙于编辑历史之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0年,担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1987年4月调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1993年9月到龄卸任。在新闻出版署任职期间,积极参与筹建中国报业协会。1995年起任中国报业协会副主席、常务书记。同时,还担任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并被任命为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组长,主持新闻法(草案)起草工作。1993年10月赴深圳参与创办面向全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放区的《开放日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办),并任总编辑。 1997年5月,经组织推荐并应中国法学会盛邀,来到《民主与法制》杂志社任总编辑,直到2004年4月离任。 不过,最值得历史记载的还是王强华先生组织并编发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横空出世!这篇刊登于《光明日报》头版、长6338字的历史雄文迅速点燃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这不止是一场理论问题的讨论,更是一场政治问题的讨论。经过王强华历次改稿并编辑成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有人说,引发“大讨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份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200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30周年时,王强华先生对此也是感慨万千:1978年发生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距今已有30年。按一般道理,已经过去了30年的历史事件,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一定会慢慢地从人们的脑海里淡出。但这一场“大讨论”并非如此,它虽然过去了30年,人们至今仍在纪念,尤其是在重大变革关头和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更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攻坚拔寨的锐利思想武器,特别是由于它反映的是人类认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也即真理(人的正确认识)归根到底从哪里来、由什么来检验的问题。只要实践与认识继续存在,真理标准问题也就继续存在,始终会为人们关注。 这是一段令王强华先生深感欣慰的人生经历,但是还有一件让王强华先生始终无法忘怀的事情。去年我去王强华先生家里拜访,话题中谈到了当年他领衔主持新闻法起草的工作。他也认为,新闻法起草工作竟然20多年没有结果,实在令人牵挂与忧心。 李明信 ——一位弃医从文而成功转型的法制期刊老总 第七任《民主与法制》杂志总编辑李明信是一位散文作家,可以说是著述甚丰。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四十多年来,曾著有散文集《真情》、《散文初恋》、《散文热恋》,短篇小说集《跑在火车头前面的人》(合著),新闻专著《作嫁日月》等各类体裁作品逾百万字。其中散文集《真情》1 9 9 2年在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举办的散文集评奖中获优秀创作奖。发表作品时多以笔名木梓辛、都里等名义亮相,2008年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