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月,王树人同志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千年大县如皋。1946年4月,王树人先生开始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在中共地下学联特别宣传部工作,参与筹备出版地下《上海人民》报。解放后,进入《解放日报》社,先后担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1978年,调到中央宣传部,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宣传局局长,并参与创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曾任副秘书长、副会长。离休前创办了《党建》杂志,担任总编辑。后经组织推荐,来到《民主与法制》担任总编辑。 作为一位老革命,也作为一位老报人,王树人先生最具传奇意义的是他的传奇婚恋与战地记者乃至被拒绝张春桥姚文元的“特殊关照”等三段人生特写。 对此,王树人先生老家江苏南通如皋的江海明珠网讯记者彭伟作了详细报道。 同为如皋中学的校友,又是县城一条街道的邻居,王树人先生与钱泽女士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但他俩的姻缘却发生在上海。 1947年,钱泽女士中学毕业后,前往上海中正中学(由宋美龄赞助)继续学习。王树人此时也在上海的新闻专科学校学习,但他已是一位富有革命经验的地下工作者。在王树人的影响下,钱泽渐渐接受了红色思想。王树人后来鼓励她一起参与地下活动,可以借助她的女学生身份掩护王树人的行动。尽管钱泽还不是一位党员,但在一次次惊险的行动中,两位新青年的革命情谊也渐渐化为恋人亲情。1948年11月26日,两位年轻人在如皋拍摄了一张结婚照。王树人在照片背后深情地写道:“愿我俩——同心永结,永结同心。” 解放后,小两口都加入了《解放日报》队伍。可以说,在《解放日报》初期的工作与生活,是王树人和钱泽最快乐的一段婚后时光。 不料到了反右运动爆发时,他们两人的命运就出现了风云突变。1957年某一天,钱泽见到邻居家(报社某领导)夫妻吵架,便写了一张“两个共产党为何要吵架”的大字报。令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大字报竟成为她“攻击党和领导”的“罪证”。于是,她成了“内定右派”,被迫离开上海和丈夫,先后下放到安徽等地。 虽然被迫分开了,但他俩一直联系不断。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三年,有一天,报社某些人为了保证《解放日报》的“纯洁性”,竟然强迫王树人离婚。王树人当然不同意,最后几个人抓紧他的手在他们准备好的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因为这是上面的安排,也因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情况,钱泽最后也被迫签字同意。于是,一对幸福夫妻就这样被生生地拆散了。 离婚后,王树人先生不得不重新组织家庭,但他坚持常与钱泽通信。同时,他也鼓励钱泽女士重新组织家庭。无奈,被遣返回老家如皋的钱泽女士后来也重新组织了家庭。当时,王树人先生每月的工资是168元。他知道钱泽生活很困难,所以他每个月都要坚持给钱泽汇款20元。文革初期,突然有一天王树人来信告诉钱泽以后要靠她自己赚钱谋生了,但未说明究竟是什么具体原因。随后,20元的生活费来源也就中断了。 过了不长时间,《解放日报》造反派从上海派人来到如皋责问钱泽:“王树人解放前是不是特务?如果是,希望你作证。”钱泽坚决否认,说:“王树人是1946年入党的党员,不是特务。”来人最后威胁道:“你要为你说的话负责,请你写下保证书保证王树人不是特务,如果将来发现王树人是特务,你将受到双倍的惩罚!”钱泽回敬道:“我保证他没有问题,保证书,写就写。”王树人先生退休后,曾经数次回到如皋看望钱泽,他对钱泽说:“谢谢你在‘文革’中救了我的命,你的保证书证明了我的清白。” 由于王树人后来的夫人和钱泽后来的先生都已离世数年,有人曾劝说王树人与钱泽两人复婚。王树人先生对此作了一个非常富有哲理与法理的回答:“当初我和钱泽离婚本就是不合法的,我俩谈不上合法离婚,何来复婚呢?” 2012年9月14日,王树人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6岁。去世前两天,他知来日不多,通过电话联系上钱泽,反复叮嘱:“过去的一切,你不要放在心上;活得开心点,争取活到100岁。”正如王树人先生所愿,钱泽女士现在已过90高龄,正漫步走向她的百岁生涯。 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报》在刚刚解放的上海正式创刊。王树人与钱泽一起进入《解放日报》工作,王树人成为华东组记者,钱泽是生活福利科科员。此时,张春桥、姚文元等人也在《解放日报》任职。但是,因为张春桥是领导,有两个警卫,架子很大。所以,张春桥与王树人钱泽小两口并无直接工作交集。 可能是因为王树人的才华,也可能是因为王树人的为人,文革期间,张春桥和姚文元竟然看中了王树人,准备安排他去《人民日报》任领导职务。但是,王树人却一口拒绝了。自然而然,好久不吃就要吃罚酒。于是,厄运随之而来,批判接踵而来。王树人被打倒了,并遭到了武斗。直到“文革”结束不久,王树人先生才重新复出,并被安排到中宣部任职。 王树人是一位爱写善写的记者,撰有《闽西人民坚持斗争二十年》《访问荣毅仁副市长》和《朱副主席在上海化工厂》等文,很快在《解放日报》崭露头角。为此,他得到了时任《解放日报》社长恽逸群的赏识与器重。恽逸群是党内资深新闻学家,其《新闻学讲话》是解放区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恽社长平易近人,友善下属,深得群众拥戴。 1950年国庆节过后,王树人被派往福建。临行前,恽逸群找王树人谈话。他向王树人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北有美国军队逼近,西南随时会遭到蒋军的攻击,一旦进入战争爆发,他希望王树人要像战地记者那样,第一时间将前线的消息发回上海。另外,恽逸群告诉王树人,在闽西早年有一个红军支部,在红军总部长征后,他们还一直坚持斗争。所以,他特别交待王树人,此行一定要去核实和采访。说到此处,恽逸群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手枪(内有四颗子弹)送给王树人,并说:“这支枪你带着,可能会有用,回来时还给我。”王树人不辱使命,花费数月在闽西采访,光荣完成了报社领导交给的任务,并交出了近5万字的写作文稿《闽西人民坚持斗争二十年》。此稿由恽逸群社长亲自审定和修改,并作为“重头戏”刊载在《解放日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专版的头条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