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觉得关于宪法的技术性不如大方之家,学过政治学,索性从宏观入手,探索宪政真理(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几十年来技术层面的体制机制畅想构思、理论研究未能使宪法真正实效化,未能违宪审查,未能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不禁让人反思在当今的中国政治体制、氛围、传统下,宪法实效化是否应该向政治借点力。这是接地气的理性畅想,试图打开宪法实效化的一扇窗户,甚至是大门。 5.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是中国宪政的“七寸”、弊病、重头戏,研究此选题意义重大,由于领导人的开明聪慧,具有可行性。 综上,故选此题。 (二)选题意义 1.我国缺乏实效的宪法监督,宪法监督在我国法治和国家繁荣昌盛中具有重要作用。宪法监督具体化以及实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宪法监督具体化是我国法治的重要里程碑,不亚于颁布宪法,是形式到实质。宪法监督具体化,我国法治将迎来更加扎实完整,这是每个法律人甚至公民的心愿,是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期盼。 2.给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寻找一条出路;文人学者无法推动,那就由当权者推动罢。文人所创设的是理论铺垫,虽说可能有待继续研究,但基本已经“差不多了”,而出拳,抑或扣动开始的按钮,还是由当权者说了算,此选题也意在为“按下按钮”做一份可行性分析、合理性分析与必要性分析的呐喊规劝。宪法的“实效化”、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正是需要领导人、高层的一份作为、担当、果敢。 3.为政治宪法学队伍增加一个小兵,为研究宪法实施、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的人们呼吁多考虑我国政治事实和现实环境,也为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提出个人的一点点建议和畅想。 4.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待宪法监督的困境及其出路。 注:可用A4纸加附页,页码格式用2-1、2-2……表示。 -2- 三、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探索宪法监督具体化的实现路径,分析由党的领导人号召的可能,为宪法监督实效化理清理论障碍,为宪法监督具体化实现提供理论基础。澄清宪法监督与党执政的关系;举例法学家进言对法治的影响;论证由领导人推行宪法实效化的可能和可行性。 (二)研究内容 1.本文中宪法监督的概念、界定 2.宪法监督的迫切需要 3.宪法之虚之根源 4.各国领导人对法治的影响印证 5.法学家思想转变为实践的例证 6.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有利于共产党执政的分析 7.对由领导人推行宪法实效化的可行性分析和展望 (三)拟解决的问题 1.党立宪的初衷; 2.领导人的成绩和影响力的展现、例证; 3.此文宪法监督的范围;宪法监督的必要性;党领导人号召宪法监督的利弊分析; 4.法学家谏言的例子和继续发扬;中央采用法学家、法律人的建议意见的例子举例;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拟采取的方法 ① 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 概念研究的方法; ③ 比较分析法; ④ 访问研究法; (二)研究手段 1.查阅图书、论文、资料; 2.与师长谈话、咨询; 3.看视频资料;对比分析; 4.举例论证; 5.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6.心理学方法; 7.参加学术会议,争取发言机会,听取各方意见,进行修改; (三)技术路线:主题确认,听取意见,查阅书籍论文等相关资料,写作,修改定稿。 (四)可行性分析:思想进路可能比较简单,甚至有乌托邦之嫌疑,但亦不断查阅书籍论文,进行论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初步掌握写作方法,以及部分法学研究的方法,能提出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的路径。 -3- 五、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一)创新之处: 1、提议借党领导人在我国特殊的领导力推动宪法监督具体化的落实; 2、提议通过法学家谏言、人大提案等路径促进领导人对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的了解、接受和推广; 3、以一种比较宏观的角度、政治宪法主义看宪法监督具体化的出路; (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1、宪法之虚的源头; 2、法学家的思想、成果对国家政策影响的例证; 3、领导人对法治的影响探究; 4、宪法监督具体化落实的方式; 六、论文工作量、论文工作的进度安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论文工作量 约历时一年多,字数约3--4万字; (二)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7年2月26日,理清思路,进行大致阅读,列出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的书写;咨询师长意见,看论文是否通过开题。 第二阶段:2017年2月26日--2017年4月26日 ,历时两个个月,广泛并细致阅读资料,对“习总法治贡献”、法学家谏言献策例子等举例论证模块进行充实。 第三阶段:2017年4月1日--2017年10月30日,广泛搜索并详细阅读书籍、论文等资料,完善论文中心思想及论证;适时形成草稿、参加学术会议探讨此文,并与身边师长交流,不断修改。 第四阶段:在2017年12月30日前定稿; (三)可能遇到的困难 1、要保持政治正确,言语要合理,完全拥护党的伟大领导,不能有所差错。 2、已有的从政治与法律的角度对宪法监督具体化的研究成果的查找与阅读; 3、阅读不够导致的思路灵感欠缺; 4、论证不够精美有力; (四)解决办法 1、严谨,咨询师长,反复修改,防止歧义。 2、咨询师长,询问查阅方法路径,努力阅读,积极探索; 3、努力、详细阅读,不断积累。 4、学习论证技巧和方法,阅读法学方法论以及论文写作书籍。 -4- 七、与本选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精读过政治学基础、宏观政治学等书,对政治与法律的关系较为敏感、感兴趣,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阅读不少的相关书籍; 2.在现实生活中听到公务员(家人与朋友、社会人)、农民、工人、上班族等各个阶层、职业者对国家法治、政治的看法与信心,感同身受; 3.个人亦不断反思、认识国家政治的本质,进而随着法学的学习,思考政治与法治的本质联系;平日与友人谈话,亦有所感慨,成为思想来源; 4.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结交一些学界老师朋友,平时,亦有所探讨交流,受到他们的熏陶; 5.已与导师以及其他老师商榷讨论,抑或听其日常论述、谈话,收获良多,记为笔记; 6.已阅读下载一小部分相关论文; 7.初步确立框架和思路,有利于之后的细致研究。 八、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一)已经具备的研究条件 1.图书馆的法律藏书; 2.知网论文下载; 3.可以咨询的老师同学; 4.时间足够; (二)尚缺的研究条件 1.对国外研究的查找与阅读; 2.阅读书目和量还不够,概念的厘清还有待加强; 3.论证方法有待提高; 4.对图书馆数据库、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 (三)拟解决途径 1.询问师长,努力查找与阅读、积累; 2.方法论的学习;
-5- 九、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草案》(1936.11.25),载《斯大林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记录》(1959.3.1); 3、杜力夫等编,《中国法学大论战》,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年9月; 4、金冲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5、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载《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 6、许崇德:《我国宪法与宪法实施》,对象为人大常委会的法制讲座,1988年6月; 7、彭真:《彭真文选》(一九四一至一九九零年),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8、蔡定剑:《历史与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 9、李步云:《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02期。 10、郭道晖:《历史性跨越——走向民主法治新世纪》,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12、潘伟杰:《现代政治的宪法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3、胡肖华:《宪法诉讼原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 14、龚向和:《 受教育权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15、杜力夫:《 权力监督与制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16、刘海年:《刘海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2005年5月; 17、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18、邓联繁:《宪法思维里的政治文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9、欧爱民:《破译宪法的实践密码--基本理论.分析.个案考量》,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 20、莫纪宏:《违宪审查的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月; 21、许崇德:《许崇德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4月; 22、李步云:《论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3、陆平辉:《宪法权利诉讼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 24、魏建新:《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6月; 25、翟小波:《人民的宪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 26、郑磊:《宪法审查的启动要件》,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 27、李湘刚:《中国宪法实施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28、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3月; 29、徐国利:《关系视野中的宪政与民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30、宋鲁郑:《中国的宪政派何以误国误民?》,凤凰博客,2009年7月; 31、郑志廷,张秋山:《中国宪政百年史纲》,2009年9月; 32、许崇德、胡锦光:《宪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33、王浦勋:《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34、周叶中主编:《宪法》 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9月; 35、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 36、李步云:《法治新理念-李步云访谈录》,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 37、余玮:《法治中国的表情》,团结出版社,2015年1月; 38、李忠夏:《中国宪法学方法论反思》,《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