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饭祭祖。大年三十把列祖列宗接回家后,初一要在主屋祖先牌位前郑重其事地给先人放饭。放饭的工作一般由家长进行,放饭中如何摆饭食、如何摆果盘、如何摆酒饮、如何放筷子等都很讲究,需要经验,也需要“知识”。这一节这看似和“法俗”无关,但众所周知,自周朝以来,吾国即行“祖宗之法”,宗法乃是政治统治的基石。秦皇虽厚今薄古,但并未消除祖宗之制。反之,汉承秦制延宕至明清,“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便可视为另种祖宗之制的规范表达。辛亥以还,此制废除,但其法文化传统仍留民间,由大传统而变为小传统(甚至在大传统中也得以延续,想想从马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的宪法沿革吧)。所以,放饭祭祖不仅是人们一般性地表达对先辈们的缅怀之情,而且也具有家庭治理、乃至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法文化意义。对此,看过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的人应有深刻体会。 3、迎喜神。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其牲口赶到榄外,神人同庆,人畜共乐,祈求神灵之保护、新岁之安康、五谷之丰登、家业之兴旺。孩子们在这一天,都要骑着牛马骡羊,从小村门滩出发,一路往上行,到咀儿上附近再折回。老幼们则在门滩或驻足观望,或吆喝欢呼,或高喊加油。在所有的畜生中,最难骑、最不听使唤的是猪。记得某次,有位年轻人没抢到牛马骡羊骑,急中生智,挑了头大肥猪骑上,引得大家“哄天大笑”。特别是那猪或者不走,或者乱走。到大曲湾达附近,则连人带猪掉到沟里。好在当时大曲湾达沟因为建修羊圈,已被填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显然,这是万物有灵、泛神观念的萨满教影响在乡人心目和行为中的表现。它是否具有“法俗”意义?我一时还未思想清楚,也期待“好事者”进一步探究。 4、给长辈拜年。这天乃至此后三天(现在大为简化,只在这天给亲房拜年),亲房之间便于行动的人们都要早早起床,相互走动,晚辈给祖先烧香磕头,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守在火炉旁边炖罐罐茶喝。拜过年,长辈会礼让年长的子侄们坐下和他一起喝茶,给年幼的子侄、孙辈们则或者一颗糖果吃(如果有的话),或者给就把自己的“茶伴侣”——白面馍馍、油饼子或者花卷子掰一块给孩子们吃……这一习俗,直接把乡民们的笃信精神从神灵、祖先下移到人间。它是不是“亲亲”礼教和“爱有等差”传统的当代表现和民间表达?特别是亲房之间因类似的礼节问题而纠纷迭起(这类纠纷多发生在红白喜事上,特别是在如何给亲房分工,如何统一亲房之间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统一,而按照被采纳的意见做的结果,又恰恰漏洞百出)时,采取私力救济当然好办,但诉诸司法时究竟如何裁断?这种“法俗”能否作为裁判的参照?进而这些礼节有无“法俗”的意义?这都很值得我们玩味。 【初二的“法俗”】 大年初二,家乡的风俗基本是给亲戚拜年。乡俗云:“亲戚越走越亲来,邻人越站(停顿,意味着不走动)越荒(字面意义为荒芜,实际所指为生分)来”。可见,逢年过节走亲戚串门子,是增进亲戚邻里情感的好方式。其中三类亲戚,大体要选择在这天行走(拜年)。与此同时,在三类亲戚的行走中,大都蕴含有“法俗”的意义: 1、给舅舅拜年。只要亲舅舅在,外甥们无论年幼年长,都要在这天给舅舅们去拜年。在所有亲戚中,舅舅外甥的关系最具独特性。舅舅对外甥拥有明确的舅权。舅舅的地位除了父母,几乎无人可比。这种舅权观念,在一定意义上还是母权制的遗产,但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甥女娶嫁、父母丧葬场合,舅舅的亲(属)权地位极高,必须被安排在上席,接待也格外隆重或郑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便舅舅们不在了,也要对来自舅家的亲戚分外关照,否则,就很容易因为礼数不周而起纠纷,遭谴责。由此可见舅舅的亲(属)权地位,也由此可见把给舅舅拜年放在第一位这一“法俗”的亲(属)权意义。因此,吾乡才有“一个舅舅半个大(父)”这样的说法。 2、给丈人拜年(或走亲家)。俗云:“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无论年龄大小,媳妇娶进门还是没娶进门,初二这一天都有给老丈人拜年祝福的义务。媳妇没娶进门,需要讨好老丈人和丈母娘,期望将来人家女儿过门时不要为难女婿,当然,也是未来的女婿和丈人、丈母娘以及未过门的媳妇间增进了解、感情的方式。媳妇娶进了门,则需要带着媳妇以及孩子(如果有的话)一起去拜年,既表达不忘父母恩,也展示夫妻恩爱及其成果。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则要给外爷外婆拜年。与此同时,相处较善的亲家之间也大多会选择在这天走动,但这种走动不是单向度的(特别是在儿女成亲之后)。自古以来,亲(属)权就是整个人类最重要的人域关系。各国法律都把亲(属)权二分为血缘和姻缘两大类。在吾国古代,前者称亲,后者谓戚。上至皇亲国戚,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亲、戚之别,也有亲、戚之亲。特别是姻亲,向来以结“两姓之好”为所求,因之也产生了独特的亲(属)权关系。不仅在古代社会是如此,即便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越来越不太受人们重视的时代,此种姻亲关系也作为重要的亲(属)权关系受法律的严格保护。但必须说明的是,在受法律保护之前,此种亲(属)权关系,已经作为“法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尊重。 3、挑担(连襟)相互拜年。挑担之间相互拜年,可以选择在初二,也可以选择在其他日子。挑担之间的独特关系,建立在姊妹关系基础上。姊妹关系好,挑担间的关系未必好,但挑担关系好,姊妹间的关系一定不错。家乡人把挑担关系以及表兄弟关系之好,称为“对敬”,其间关系特别好,称为“对敬地很”,其间关系不好,称为“不对敬”。挑担关系尽管不具有亲属权的意义,但在乡俗中,他们各自在遇到重要的家事时,有相帮互助的特殊义务。前些天看到师妹李笑对其两位姐夫之间情浓于血的挑担关系之饱含深情的描述,就很能反映吾乡挑担关系的特点。有些兄弟之间都不愿意掏心窝说的话,在挑担间反而会毫无挂碍地一吐衷肠;很多兄弟之间都无法帮助的活计,在挑担间却能毫不费力地做到。挑担间的关系虽不受现代法律的保护,但在乡俗中明显具有法俗意义。按照这一法俗,挑担间各自遇到事情时,有比常人额外的相互扶助、相互帮衬的义务。 【初三的“法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