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莫砺锋:苏东坡的现代意义_华淳道人(4)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发布时间:2017-08-14
摘要:他跟广州也有一点关系,在座的都是广州的朋友,生活在广州, 苏东坡59岁那年贬到广东惠州,到惠州之前他路过广州,广州当时的地方长官(知州市长)叫做王古,王敏仲,他跟王古以前认识,呆了几天就到惠州去了。苏东

   他跟广州也有一点关系,在座的都是广州的朋友,生活在广州,苏东坡59岁那年贬到广东惠州,到惠州之前他路过广州,广州当时的地方长官(知州市长)叫做王古,王敏仲,他跟王古以前认识,呆了几天就到惠州去了。苏东坡的文集中,苏轼文集第56卷中间有18封信是他写给王敏仲的信,这18封信中第11封和第15封,这两封信的内容就是向王古建议在广州安装自来水,广州自来水的最早设计者就是苏东坡,原文都在《苏轼文集》中,大家可以去看,第56卷与王敏仲第11封和第15封。

  

    他的内容说广州的老百姓都喝珠江水,珠江水因为南海战潮的时候被倒灌,这个水又苦又咸,水质不好。他说老百姓喝这个水太差,你应该把城外的泉水引进来,城外不到20里的地方的半山腰有一个流量很大的泉水都淌掉了,没有用,他说你应该用大的毛竹管打通以后,一根一根的接起来,从那里把泉水引到广州城里来给老百姓喝,做饮用水,这就是现在的自来水。用毛竹管接起来饮水,这个技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我们在杜甫的诗里就读到了,至少在唐代杜甫在奎州已经看到了,当地老百姓就把山里的泉水引到山脚下来。问题是苏东坡在这两封信里面提供了具体技术方面的细节,他说毛竹管一根根的接起来,我们可以想象,把前一根细的抛光,跟后面一根粗的里面抛光再插进去,插紧,不管你插得怎么紧,它接缝的地方一定会有渗漏。那么,20里,10几路一路渗漏下来,漏到广州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要解决渗漏问题。苏东坡指点王古怎么解决渗透问题,他说在前面细的这一头先缠上一层麻丝,再在麻丝上涂层漆,然后再插进去。上世纪70年代我当知青的时候,我帮我们公社安装过自来水,我到县城自来水厂学基本技术,学了一天,老师傅教我说主要是防渗漏,两根接管接头的地方,当然有螺纹,即使有螺纹也会漏水,怎么解决漏水问题呢?老师傅说先在上面缠一层麻丝,再涂上一层漆。我后来到了南大读研究生又看到了900多年前东坡文集中这个技术已经写在里面了,他一直在思考,他的发明不仅仅是诗词古文,工科方面的都有,什么方面的都有,他始终在思考。

  

第二封信他告诉王古,说泉水饮过来时间长了总会有沙泥,会堵塞掉。那么,你怎么查在什么地方堵塞了,他说在每一根毛竹管上钻一个绿豆大小的小眼子,那个眼子用竹钉把它插住,到时候拔掉这个眼子看看,就可以断定在什么地方堵的,换哪根竹,技术方面都想得很细。所以,这个人是一辈子都在思考,都在学习,真正的叫活到老学到老,他那时候已经60岁了。所以,苏东坡作为一个天才他是勤奋,在天才的技术上加上勤奋才成就了后来的东坡。在座的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是在校学生,我觉得你们特别要记住这句话,假如你觉得我还有一点点小聪明,那么记住,东坡要勤奋,你可不能不勤奋。

  

   四、平易近人的大名人


   苏东坡是一代名人。这是肯定的,他不光是千古名人,他在当时就是名人,他很早就有名了。他考上进士以后,20多岁,他在考场上写的那篇作文是后来选到《古文观止》的文章,现在我们每年高考也有一些好文章,满分作文登在各地的报纸上。所以,他一下子就闻名了,他的诗,他的古文,他的书法,一下子都非常有名,真正的大名人。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名人,一些名人往往是高高在上、拒人以千里之外,非常的傲慢,自我膨胀,我们看看苏东坡是怎样子的。


苏东坡虽然有那么大的名声,他始终平易近人。苏东坡自己说过,说我这个人交朋友是不讲对方的身份,他说上可以交玉皇大帝,下可以交卑田院乞儿,卑田院就是宋代的乞丐收容所,跟乞丐都能交朋友。他三下九流都能相交,他不歧视身份比他低的人。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的字大家都很喜欢,朝廷里的文官几乎每人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后来扩大到武官。说一个小故事。当时朝廷有一个武将叫做姚麟,因为宋朝的文官和武官不在一起办公,武官和文官不太交往,这个武将喜欢苏东坡的字,但是跟他没交往,得不到。结果有一个文官叫韩宗儒,就专门到苏东坡那里去要字,哪怕一个便条,哪怕随便写一封短信都拿去送给姚麟。姚麟每拿到一张东坡的字就还赠10斤羊肉给韩宗儒,答谢你给我搞来了一张东坡的字。时间久了,这个事被黄庭坚知道了,黄庭坚是他的朋友,黄庭坚就对苏东坡说晋朝的王羲之,人家都传说他以书法换白鹅,他的书法叫做换鹅书,说你现在的书法是换羊书,有人用你的书法换羊肉吃。东坡听了哈哈一笑,也不当一回事。过了几天他正在办公,突然韩宗儒派人来送信,也没什么内容,简单的一张条子,无非是说今天天气怎么样,苏东坡看了说知道了,放到这里。过了半天看给他送信的人还没有走,东坡说你还怎么没有走,那个人说你还没有给我们家老爷回信,苏东坡对他说,你回去告诉你家老爷,本官今天不宰羊,你不能换羊肉吃了,我今天不给你写了。



   话虽然这么说,他的书法还是很随意的送给人们,不光是官员,还送给平民,这个特别了不起。黄庭坚有一次告诉一个人,说你不是想得到东坡的书法吗,你不是没有办法跟他结交吗,他说我教你一个好办法,明天苏东坡要到城外的一个寺庙去游玩,你到那里去准备。第二天上午苏东坡果然去了,走到寺庙门口一看,那里居然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还铺了几张宣纸,旁边有印台,墨也磨好了,还有笔放在那里,东坡一看没有人,这么好的纸,还有墨,拿起来写写看。写好了以后这个人就出来了,这是他的纸,这个书法当然就归他了,随随便便就得到了他的书法。


   我讲一个更感动人的例子,东坡第二次到杭州做知州,古代的地方长官很辛苦,因为古代的官员少,我们现在统计过,我们现在百姓和官员的比例,我们跟汉朝人比差几十倍,古代几十分之一的公务员就把国家治好了,我们现在公务员太庞大了,都要百姓养着,我们负担重。苏东坡做知州他什么都要管,古代的知州连司法他都要管。


责任编辑:华淳道人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