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莫砺锋:苏东坡的现代意义_华淳道人(3)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发布时间:2017-08-14
摘要:苏东坡就很急,因为杭州西湖当时不但是游览景点,而且是杭州唯一的淡水源,所以他上任马上就开始整治西湖,动员人力物力割水草、挖污泥。那么,割下来这么多废物堆到哪里去?当时西湖有一条堤岸,是东西方向的,唐

   苏东坡就很急,因为杭州西湖当时不但是游览景点,而且是杭州唯一的淡水源,所以他上任马上就开始整治西湖,动员人力物力割水草、挖污泥。那么,割下来这么多废物堆到哪里去?当时西湖有一条堤岸,是东西方向的,唐代传下来的,叫做白堤,南北方向没有堤。苏东坡整治西湖,弄了这么多草根、瘀泥出来没有地方堆,他就想不如在西湖里再修一条南北方向的堤,所以就用废物在那里修堤。这条长堤修的时候,为了让湖水流动,堤上有6座桥,桥下有孔,污水可以流动,上面再种上树。后来他离开以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条堤称为“苏公堤”,现在简称“苏堤”。

  

   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任期两年半又被调回朝廷去了,临走之前他又想,他想我现在暂时把西湖整治好了,湖水清澈,但是这个水草还会长,气候条件没有变。假如过两年水草又长起来,瘀泥又堆积起来了怎么办,他要想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

  

   他向当地人请教以后就找到了一个办法,原来浙江的农民喜欢种菱角,种菱角的人下种以前一定要先锄草,因为不锄草的话野草长得太快,菱角收不到。所以,他就定了一个地方法规,制成碑竖在杭州的官府里面,就是每年用很低的租金把沿岸的湖面出租给农民种菱角。农民要种菱角了,自己就要锄草,每年锄一次草,杂草就长不起来了。他又担心万一农民种菱角觉得收成不错,逐步的扩大种植面,一直种出去,最后种到湖心里面,菱角把整个水面都盖住了,怎么办?他就规定只许沿岸的水面可以种,靠湖心的地方不许种。问题是水面上怎么标界限,他就请人用石头做了一些宝塔竖在那里,两个宝塔之间的连线,靠岸的这边可以种,靠湖心的这边不许种。时隔900多年以后,还有3个小宝塔还留在西湖里面,朋友们去过的都看到——三潭映月,那个小宝塔干什么用的?当时标界限。所以,苏东坡对杭州西湖他真是用心用力,把西湖整治好。

  

   杭州西湖现在是世界文明的游览景点,我一直想,假如杭州的旅游部门要想为西湖写一首旅游广告词的话,他不用写,他到苏东坡的诗词中去找一首就行了,苏东坡有一首七言绝句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说西湖就像西施一样的,西施是个美女,不管是化浓妆还是化淡妆,甚至不化妆,她都是美女,她天然美,西湖也一样,下雨天也美,晴天更美,这是最好的广告词。但是苏东坡对西湖的贡献不是写了这么优美的广告词,而在于西湖有今天这样的面貌,这是跟苏东坡分不开的,苏堤是他建的,西湖的湖水这么清澈,是他造成的。所以,苏东坡做地方官,他的政绩,他是为地方上做长远考虑,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值得我们现在的地方长官,省里的干部,市里的干部好好学学,地方上的事情不要为了我升官,为了我的GDP来考虑,你要考虑地方上的长治久安,对老百姓是不是有长远的好处。

  

   三、“一个快乐的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天才人物。他肯定是天才,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做老师的人一般不太愿意说“天才”这个词,因为管理方面不允许说这个词,你说天才会打击一部分同学,所以我们就不说,没有天才,都是强调要勤奋。但是你必须承认苏东坡是天才。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他家乡附近有座山叫做彭老山,北宋有这样的传说,说他诞生的那一天夜晚,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为什么他生下来彭老山上的草木会枯死?古人相信一个特别灵秀的人物,天地山川的灵气都凝聚在他身上,他生下来,山川的灵气被他吸取了,所以,草木枯死。朋友们不要怪苏东坡破坏环保,这不是他的事情。而且66年以后苏东坡在我们江苏常州去世,北宋又有传说,他过世那天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返青了,他的灵气又还给山川大地了,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肯定是天才。

  

   刚才主持人说了他很多古文诗词、写作、写法都是天才,他评论也是天才。我们这些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我们在大学里面曾经要想写一篇论文,想研究一个观点出来,苏东坡这方面太了不起了。唐代的诗人王维,又是山水画家,是谁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说的,苏东坡说了这8个字以后,大家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一个结论就出来了,所以他特别了不起。当时他的朋友黄山谷对年轻人说,苏东坡天下闻名,年轻人写的作品都想送给他看看,希望他提点意见,肯定一下,或者批评一下。黄山谷说你们写的作品去送给苏东坡看,不要有心理障碍,你们只管给他看就好了,他看得很快,不会耽误多少时间。黄山谷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你一个作品拿到苏东坡那里,他拿起来不要看,他用鼻子一嗅就知道好坏了,就知道你写得怎么样了”,他太敏锐了,这个判断太准确了。所以这个人绝对是天才,一点都不夸张。

  

   那么,问题是天才需不需要勤奋?当然需要。苏东坡的成功一半是天才,还有一半是勤奋,他有过人的勤奋。他晚年对他的弟子王古说过,他说我年轻时开始读书,古人读书是读经典,他说我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抄到尾。他到了黄州以后,有人去看他,他那时候已经40多岁了,已经闻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发现他在家里抄《汉书》,他自己说是第三遍抄《汉书》了,全文抄。他第一遍用楷书抄,第二遍用行书抄,一边抄还一边练字,他下过苦功夫。苏东坡一生都在学习,一生都在思考,所以他的创造性也是贯彻终身的。而且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艺术方面的一个智者,一个大学者,他的学问,他的兴趣,他关注的对象,实际上是遍布其他学科的,可以说是理工他都关注。

  

   我们江苏徐州有一个大学叫做中国矿业大学,全国研究煤矿最好的大学,煤矿方面的第一学科都在那里,重点学科都在那里。中国矿业大学前年成立了一个苏轼文化研究中心,请我去当他们的兼职教授。我说你们矿业大学怎么有苏轼文化研究中心?他说你不知道,苏轼这个人是中国采煤事业的先驱,他在徐州做知州的时候发现了徐州的煤矿,徐州煤矿从那时候开始被发现了。

  

责任编辑:华淳道人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