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队伍建设要注重从个体出发,由个体到整体,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长期以来,由于法官身份性质的特殊,社会公众习惯将个别法官的言行举止与司法公信力划等号,尽管有些以偏概全,但却警示我们:法官队伍建设要注重从个体出发,由个体到整体,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最高法院充分借助改革的有利契机,采取包括整顿法官队伍、树立法官典型在内的各种有力措施,着眼于法官声誉的修复和维护,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夯实了基础。但个别法院或法官依然由于不善于处理负面舆情,不注重克己自律,使一些有损形象的言行或事件被“点燃”,最终挫伤了司法公信力。 培育和维护法官声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从司法实践看,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重视法官个人道德品行的修养。外在形象源于内在素养。法官个体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就能推动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和声誉形象,因此,要始终把加强法官道德品行修养作为“基石工程”放在首位。首先,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正确的政治思想武装和引导法官干警,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党性党心赤诚。其次,要强化对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修炼。每一名法官都要认真学习法律职业的纪律要求,特别是要学深学透法官职业的相关铁规禁令,做到令行禁止,坚决不干违纪违法之事。尤其是要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道德养分,行善事做善举,用自身实实在在的行动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还要注意克服不雅嗜好,慎独律己,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远离损友多交益友,在相互提醒和监督中,实现双向提升。 注重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前不久,经过法院推荐、公众投票、评委推选,10名法官光荣当选“我最喜爱的好法官”, 23名法官获得“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提名。这说明,咱们的法官队伍当中,有很多品德高尚、业绩突出的优秀法官,这些优秀法官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群众身边。对于身边的优秀典型,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秀事迹,加强提炼,借助大众媒体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既为我们树立模范学习的榜样,更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而丰富的法官信息,减少群众对法官队伍的误解。各地法院要通过讲故事、写宣传等形式,评选出一批先进典型,把他们热爱群众、奉献法治事业的光辉故事传播到万千家庭,依靠他们的模范引领作用,不断挤压个别法官的不良声誉造成社会公众对法官队伍整体形象质疑的空间。 稳妥治理负面舆情。个别法官有损司法形象的行为发生后,要坚持“快速、全面、公开”的原则处理好舆情危机:快速调查,打好“时间战”;全面核查,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地让公众做一次“裁判官”。要高度重视网络声音,对不良苗头要提高声誉危机预警意识,坚决避免对内偏袒、向外欺瞒的不理性行为,要及时通过权威媒体表明立场和态度:负面舆情属实的,要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负面舆情不属实的,要尽快澄清事实真相,防止负面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