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莫砺锋:苏东坡的现代意义_华淳道人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华淳道人学习园地 发布时间:2017-08-14
摘要:苏东坡一共活了66岁,他的生平经历很丰富,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介绍他的生平,我只介绍他一点。他66岁的生命历程,当他走到2/3的时候,也就是说, 在他44岁那年,也就是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那年7月29日的晚上,这个时候我们的苏东坡还不

   苏东坡一共活了66岁,他的生平经历很丰富,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介绍他的生平,我只介绍他一点。他66岁的生命历程,当他走到2/3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他44岁那年,也就是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那年7月29日的晚上,这个时候我们的苏东坡还不叫苏东坡,他仅仅叫苏轼,字子瞻,东坡是两年以后才起的号。


   那么,这个晚上他在什么地方呢?他在我的家乡江苏无锡的太湖上,他在一艘船上,他此时的身份是朝廷的钦犯。前一天(7月28日)朝廷派钦差到浙江的湖州,当时他是湖州的地方长官,宋朝知州是地方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作为一个政治犯把他逮捕了。本来连夜要送到汴京,但是因为船舵坏了,当天晚上停在太湖修舵,停了一晚上。古代用夏历来计时,那个月是小月,7月29日也就是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当然是没有月亮的,但是当天的天气晴朗、繁星满天。而北宋时候的太湖里面是没有蓝藻的,湖水非常清澈。所以,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良夜,但是这位当时还不叫苏东坡的东坡,他在船上忧心忡忡,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这次被朝廷千里追捕,罪名非常重。有人说他不单是批评朝廷的政治,而且诽谤皇帝,对皇帝有大不敬的言语,这个罪名就非常重。他觉得抓到京城去可能后果很严重,而且说不定会受到种种的侮辱,还会牵连到他的亲朋好友。所以,他看着船舱外面的太湖水,他突然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他就想假如我此刻纵身一跃,跳入太湖,那么,以后的一切都画上了句号,生命就没有了。


   我们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那天晚上苏东坡没有跳下去,一个是当时的官兵对他防守得很严,因为他是朝廷的重犯,必须严厉的看管。第二,他这个念头只是闪了一下,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决心不自杀了。我们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现在假设一下,假设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位苏轼在太湖的船上跳湖了,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这个事情对于他本人来说,生命砍掉了1/3,少活22年。但是,这个事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史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给朋友们开一份清单出来,假如他那天跳了:在我们的古文宝库中间,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内的1500多篇古文就没有了,在我们的诗歌宝库中间,包括《荔枝叹》在内的1600多首诗就没有了。在我们词的宝库中间,包括《念奴娇》、《大江东去》在内的200首词就没有了。在我们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要失掉一幅书法精品,就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这是2年以后写的。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他还是一个画家,在日本某一个诗人收藏室里有一幅《枯木怪石图》也就要消失了。在一本叫做《苏沈良方》的中医药书里大概有450个药方就要消失了。在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要没有了,在杭州的西湖上那一条像长龙卧波一样的美丽的苏堤就要没有了。然后在遍布全球的中菜馆里要失掉一道名菜,它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东坡肉”就没有了,因为是他2年以后到黄州才发明的,还有等等等等。也就是说,把这个人的生命砍掉1/3,如果他少活了后面这22年,那我们一个民族的一部文化史要损失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反过来说,这个人对于我们的历史,对于民族的贡献就非常大。所以,这个人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对我们当代他还有什么启发意义

  

   一、作为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首先,苏东坡是大政治家。北宋后期的政坛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新党和旧党的斗争,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推行新法,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主张要保守,要持旧,维护旧的。两边斗得非常厉害,天翻地覆,势不两立。那么,这个时候,苏东坡这个人的基本立场是司马光这一边的,当时朝廷我们现在数得上名字的文人,除了王安石一个人以外都反对新法,他基本上站在司马光一边,但是他有的时候他的态度又不像司马光那么固执。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作为政治家,他们的个人品质都非常好,人品都是没有缺陷的,两个人都是典范。但是这两个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坚持自己的政见方面过于固执,他们都坚决认为我的政治主张是对的,对方的全是错的,一句话都不能听,政治家不能太固执,不能太偏见,他们就是偏见。所以,这个时候苏东坡的观点比较通达平正,他比较稳妥,他既看到了新法的种种缺点,也看到了其中某些合理性的部分,他既看到了司马光的主张有些合理性,也看到了完全否定新法也是不对的。所以,他的态度比较中立一点。当然,当时他在政治上,他夹在夹缝中间,他是两边不讨好。

  

    我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1974年,那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癫狂的阶段,在批判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我那年路过江苏省镇江的金山寺,我不是想去看白娘子的遗址,我是看看古迹。结果一到金山寺门口挂着一条大横幅,上面有一行惊心怵目的大标语,叫做“彻底揭开反革命两面派苏轼的画皮”。我当时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是反革命两面派,那个年代说孔子反革命,孟子反革命,我们都习惯了,问题是为什么是两面派。我就走进去看,看到里面有大字报,具体的批评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会反对新法,一会又不满意司马光,夹在中间。

  

   我们说苏东坡真实的政治上的作为,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家的高风亮节。他在朝廷里发表政见,完全是从他自己的思考,从是不是对国家有利,从真理出发。他不是看上司的眼色,不是看宰相怎么说,皇帝怎么说,他不是的,他是怎么认为就怎么表达。所以,他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候,他被视作“眼中钉”。他很聪明,他知道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因为新法受到的批评太多,反对太多,王安石就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阻止手法,凡是反对新法的都贬出去,拥护新法的都升上来。这时候苏东坡反对,他批评,他说新法执行起来很多不好的地方,对民间有很大的扰乱,秩序都乱掉了,有的地方没有不合理,有的没有好好论证就推出来了,他提出种种的批评。正因为为此,他被朝廷千里追捕,抓到汴京进入大牢,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牢里呆了130多天,差点面临死刑的危险。

  

责任编辑:华淳道人学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