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若干年以后,政治形势变了,支持变法的皇帝宋神宗去世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东山再起了,旧党上台了,苏东坡也被召回汴京去了,还升了官。但是这个时候当他看到司马光不分青红皂白要在一年之内把王安石的新法法令全部推翻,苏东坡又站出来反对,他说这个新法有的还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执行这么多年了,百姓都习惯了,你想一年之内又把它全部纠正过来,他觉得这不稳妥,在朝廷里就跟司马光当场争起来,由此而得罪了司马光。司马光是君子,没有打击苏东坡。但是司马光一年以后就死了,他的亲信,他的部下就把苏东坡又看作“眼中钉”。所以,苏东坡在朝廷始终呆不安稳,他22岁就考上进士,66岁去世,他在朝廷里一共只呆了8年零11个月,不停的被贬出去,这是什么品质?这是政治家高风亮节。我们把他切入到我们现代的意义上,难道我们现在的政治家不应该有这种高风亮节吗?当然应该有,这才是我们百姓的希望。所以,苏东坡作为政治家,高风亮节,这是最好的政治品质。
苏东坡幼年时候就确立了这样一种志向,他10岁的时候跟他的老母亲陈夫人一起读《后汉书》,读到《范康传》。大家读过《三国演义》,知道东汉那年政治上最大的问题是宦官专政,太监专政,朝廷很乱,范康是反对宦官专政的,所以他被朝廷逮捕起来判死刑,范康被杀掉了。《后汉书》里记载,范康临出门以前,来抓他了,他要走了,他告别他的老母亲,他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要为国捐躯了,以后不能孝顺您老人家了”。范康的母亲大义凛然,说你这是正义的,为国捐躯,我赞成你这样做。所以,苏东坡的母亲读到那里很感动,10岁的东坡就在旁边问,假如我将来做范康,母亲你同意不同意?他母亲马上说,你要能做范康,我为什么不能做范康的母亲?他10岁的时候就有这种志向,将来要是做政见就要这样子做。所以,我说苏东坡的现代意义,第一点就是对于政治家有一种正面的教育作用,你要么不做政治家,你身居高位,你必须要说真话。 二、勤政爱民的地方官 苏东坡由于在朝廷里仗义执言,所以他经常被贬出去,他在朝廷里呆不安稳,贬到地方上去。
又由于北宋时候制度规定,地方官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一把手知州,二把手副市长,叫通判,知州和通判满三年一定要调动,他就怕你一个人在地方时间太长了以后,形成一个地方的势力,会滋生腐败,所以一定要调。那么,由于这两点原因,所以苏东坡是不停的调动。他在很多地方做过官,首先是陕西的凤翔,然后是浙江的杭州,杭州前后两次,第一次做通判副市长,时隔15年又去做市长。然后是湖州,我们江苏的扬州和徐州、安徽的鄞州、山东的密州和邓州,还有河北的定州,他做了这么多年地方的长官,他13年不停的调动。我们说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当然我们要看他的政绩如何,苏东坡政绩卓著。
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江苏徐州。他到徐州做知州,上任一个多月,黄河泛滥,洪水一下冲到徐州城下,把徐州城团团围住,徐州城就靠一座城墙把洪水挡在外面,洪峰距离城墙顶端只有几寸,而洪峰的锋面比徐州城里的平地高出一丈多,也就是说,假如洪水把城墙冲垮,徐州全城就淹完了。苏东坡急得不得了,就带领全城的老百姓来抗洪,他在城墙上搭了一个草棚子住在里面,日夜都在里面指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在城里面挖土,在城墙内测修一条堤坝,等于重新修一条城,从里面托住这个城墙,不让洪水把它冲垮。
过去了一个多月,洪水不退,城里的人力不够,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青少年都上阵了,人手不够。苏东坡必须要到军队里去求援。大家读《水浒传》读到,北宋的军队分两种,一种叫禁军,一种叫厢军。厢军是地方部队,没有战斗力,老弱病残,禁军是朝廷的野战军、正规军,有战斗力。徐州城有禁军,但是北宋的禁军只有皇帝才能调动,地方官无权调动,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所以,禁军安守在营房里不动。苏东坡这时候没办法了,人力不够了,他就亲自走到禁军的营房里面说“请你们出来帮我们抗洪”。禁军本来不敢开锁,朝廷没有命令,不敢违抗。但是当禁军的首领看到这个地方长官,一市之长,这个知州大人苏东坡走进来浑身泥浆、面目憔悴,他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家,都在抗洪。所以,禁军的首领感动了,说一个文官抗洪这么辛苦,我们国家养了军队,我们一起去抗洪,终于把那场洪水抗过去了,80多天洪水才退。
我们说你作为地方长官,领导全城人抗洪,奋力支持,这是你应该做的,做得很好,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苏东坡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二年。第二年春天洪水已经退了,他马上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在城外兴修水利,加固堤防,预防第二场洪水。我们刚才说地方官任期最多三年,而且北宋黄河泛滥的周期是50-60年。也就是说,在他的任期内不可能有第二场洪水,但是他第二年就开始为地方上的长治久安来做贡献,这样的政绩不是我们现在某些地方官首长工程、面子工程,追求任期的效益,不是可以同日而言的,他是真正为地方上着想。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浙江杭州,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时隔15年,他很喜欢杭州,特别是喜欢西湖。但是他第二次到杭州一看,西湖的面积萎缩了。原来杭州这个地方气候温暖,西湖这个湖是一个浅盆子的湖,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多。所以,西湖靠湖岸边的水草疯长,水草长起来以后,草根容易瘀积,瘀泥就瘀积在那里,这样瘀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葑的东西,这个葑就把湖面堰塞掉了,西湖也就萎缩了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