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说回来,大家关注的重心,好像早已不是于欢的定罪量刑,而是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了。 这声音里,既有司法人员指责新闻媒体报道不专,也有媒体人员嘲讽体制内的五毛洗地。 看起来,热闹得很;品起来,什么“毛驴怼大巴”、“流氓”、“无耻”等等,却总给人一种自说自话、一地鸡毛之感。 1.这年头儿,时代不同了,人人都是话筒。新闻媒体的声音之外,也可听到其他人(单位)的声音了。这好像是一种进步。不像以前,他总是沉默,你根本不知道他想的什么。 2.但是这种传出来的声音呢,却貌似没有弥合不同立场之间的沟壑。甚至,因为相互指责而沟壑更深。 新闻媒体有大V,体制内也有大V,每种声音下面都有无数的赞,但这种赞注定不会交织。非但不会交织,反倒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 3.所以,司法公信力呢?并不会因为对媒体的指责而提升。而新闻媒体呢,防火防盗防记者,依然。 4.公共话题的争论,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到最后,往往也是无效的。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效,愿意为自己找理由的人,争论过后,往往更加坚信自己;愿意抱团取暖的人,他也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冷过。 5.无意义的背后,有立场的不同。屁股决定脑袋,没有经历过,就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 更多的,还是价值观的根本不同。这涉及阅历、学识和认知等多种因素,想要改变,很难。 6.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装睡的人,往往把睡着当做幸福。 所以,永远别想着去说服别人。 7.这个结论让人悲观,而我可能就是一个悲观的人。 本文首发《晓民之声》微信公众号,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