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身份和曹云金的契约
来源:人半弓法律博客 作者:人半弓法律博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时评 郭德纲和曹云金,这对曾经的师徒最近撕得一塌糊涂。要想把二人的争执说明白,恐怕还得从身份和契约谁更优先这样的转型话题开始扯。“从身份到契约”是市场建构过程中应当奉为经典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准确地概括了近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从等级森严的身
时评 郭德纲和曹云金,这对曾经的师徒最近撕得一塌糊涂。要想把二人的争执说明白,恐怕还得从身份和契约谁更优先这样的转型话题开始扯。“从身份到契约”是市场建构过程中应当奉为经典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准确地概括了近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从等级森严的身份关系向平等互利的合同关系转变的过程。这样的理论在指引历史发展趋势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不管口头上承不承认,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遵循它。具体又可以分解为去政治化、社会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等各项社会变革过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法治社会建构和确立的过程。但作为一种单一逻辑和结论过于明确的理论观点,无论怎样地伟大和正确,都必然会存在历史和地域环境方面的局限,更经不起片面的解读。像从身份到契约这样的理论当然也不例外。梅因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将“身份”的内涵进行了限定,后人却将它扩展了,扩展到了任何具有一定优势的身份都不被容忍的程度。“身份”的优势在于静态和固化,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所有高管制的社会都是普遍身份化的社会,想要固守某些东西的时候,都会强调身份的优势。但“身份”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也不容否定,即使到了现代,当每一次市场秩序出现混乱时,也都是依靠身份界定的手段来恢复秩序的,市场监管的依据就是因为市场主体之间存在区别身份的必要性。在新自由主义受到严重质疑之后,国家干预的强化和不同制度之间的进一步同化等,也能充分表明身份界定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正在回归。转型时期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为企业,要靠契约来参与市场,但国企和民企的区分就是一种身份界定;所谓的“体制内”、体制外,其实也是指两种身份;“党的领导”就是身份管理,从严治党也即加强身份管理。但改革转型的预期是弱化身份,强化契约关系,所以,转型时期最容易招恨的就是各种身份;同时又因为转型时期更容易出现秩序失范的状况,所以身份管理的手段也更常见,身份区分也更必要。所以,在当今时代,身份与契约的关系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递进的关系。否则,郭德纲和曹云金也就没什么可争的了。建立市场经济具有明显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化特征,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会出现强化身份管理的明显趋势,这个却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平权社会和市场原则必须得到维护,但界定身份,明确各种身份所附带的权利义务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就会导致官没官的样子,民没民的样子;老没老的样子,小没小的样子;师傅没师傅的样子,徒弟没徒弟的样子。官民两立、长幼失序、诚信不立等,大概都与此有关。等级森严不能要,但身份一定要明确。每一个主体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权利有哪些?尤为重要的是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绝不能只想要便利,却不愿尽义务、守本分。契约自由要保护,但转型秩序也要维系,而秩序的维护离不开身份的确定和识别。身份不仅仅指官位。山东曹县的法官和政协副主席是一种身份,消费者也是一种身份,老人或小孩也是一种身份,国有或民营企业同样是一种身份,甚至公司就是一种身份,否则还何以存在有限责任呢?冲突往往发生在身份识别发生错乱的时候,所以,当今社会,身份的区分和强化不是过度了,而是明显还不够。因为不能正确对待传统,不能正确对待宪政,不能正确对待法治,不能正确对待各种西方理论,导致将身份与契约片面对立,有些时候只想要身份,有些时候拿契约说事儿。郭德刚只强调他是师傅,别人都是徒弟,可他的徒弟们都觉得自己是公司的雇员,这个该按身份还是按契约办?确实比较复杂。其实诸如此类的情况多了去了,如:欠个人的钱一定要刚性兑付,欠国有银行的钱大家都觉得可以不还,这时候怎么不说契约比身份重要了?又如:卖房合同签得明白无误,可只要房价一涨,双方都觉得房子应该是自己的。年轻人买了车票就有权坐个座位,可老太太总觉得那个座位应该永远留给自己。等等。确切地说:改革转型是确立契约诚信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成员身份的重新界定和识别,而不是身份的厌恶和废弃,并且身份界定和身份识别比个体自由更重要。否则契约制度再完善,守约方和违约方都只会同时觉得自己吃了亏,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型路径也就不可能一马平川。(文:人半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