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中国“药荒”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法静亦水 市场在那儿,利润也在哪儿廉价药的指挥棒握在医生手里黎明 近年来,廉价药频频出现断货,甚至滋生出黑市价、境外代购以及制贩假药等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对此表示,要把廉价药、罕见药纳入目录管理和定点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
法静亦水 市场在那儿,利润也在哪儿廉价药的指挥棒握在医生手里黎明 近年来,廉价药频频出现断货,甚至滋生出黑市价、境外代购以及制贩假药等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对此表示,要把廉价药、罕见药纳入目录管理和定点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新华社11月11日) “廉价药”被称作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廉价药的定义,和大众对“廉价药”的模糊印象大有差别。在一般人印象中,便宜药就是“廉价药”,其实,如果对廉价药做出浅白而大致靠谱的解释,即:常用、可靠、便宜、生产不成问题的好药。 这类药是一种最不该出现断供现象的药物。我们可以根据这类药的生产、销售、应用情况,估价整个医药体系的营运效能和公平程度,更可以据此判断医药改革的方向对错与公益得失。 廉价药出现“药荒”已经多年。典型事例,如一盒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医院却难觅踪影,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仍然不容易买到;“救心药”鱼精蛋白连年缺货,有患者入住医院急待手术,却因没有这种药而手术没法进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廉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同时,厂家玩起了“换汤不换药”的游戏,在“研制”新药名义下,将同一种药品改换名称、包装或批号,让廉价药身价翻上几倍、几十倍。以四环素为例,“从四环素到阿莫西林再到头孢的蜕变,与之紧随的就是价格从几毛钱到四五元钱再到二十多元钱的攀升”。 连总理都看不下去了。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斥“审批”名目下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只是涨价并非廉价药“新生”之道,这观点在专业圈基本有共识,政府也不支持这种违背公益性指导思想的行为。把廉价药、罕见药纳入目录管理和定点生产管理,这意见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提出了,如今终于被政府接纳,实属无奈之举——在这里已有至少10年的失败,只好回归“国家计划”之路。 问题来了。这是“市场导向”无用的证明吗?是不是市场失灵导致的?难道供需关系在中国对生产、销售和价格形不成影响? 不。黄牛的天价和患者的寻觅,说明市场在那儿,利润也在哪儿。这样的被拿来证明市场无用的反面例子,恰好正是市场灵敏的明证,药企根据此类信息安排生产计划、销售,产能不到过剩则稳赚不赔。而在并非正常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不同了,黄牛的天价与消费者的焦灼,都和药企没什么关系,药企就在缺药的市场中,成了打酱油的。 医生的客户是病人,药企的客户是医生,而病人被动依从医生处方。左右医药界生产销售行为的指挥棒,攥在医生手里。医院不让药企赚的钱,药企就赚不到,所以,药企和“医药代表”的公关功夫,主要针对医院和关键人物。 对医院、医生的指挥棒,即考核体系。多年来,医院分解到医护人员的创收指标,规定、制约着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个人收入,成为排斥、排除有效廉价药的主要原因。 招标造成药企的优败劣胜,和医院唯利是图原因一样,市场中法治缺位而已。官方称“用药需求数量很小”是药企出于成本考虑而不生产的原因。且慢,这不正是中国药企生产这类药的充分理由吗?试想,第一人口大国都因需求量小而无法生产,其他“蕞尔小国”的人民该如何是好?难道他们都没吃上廉价药的可能?事实并非如此,开放的市场,全球化的资源置换,自然是保障不产药国居民用药的必需条件。 廉价药败笔,并非出自“医药市场化”,它恰恰说明,医药市场与行业中的行政化、腐败化有多坑爹。医药政策失误,行政向导失明,利益导向畸形,信息传导失灵——这是脱离市场化正常轨道搞出的幺蛾子。 廉价药新政,将经受老问题的考验。中国的廉价药,告诉我们市场该是个什么样子——法治+开放+民权,才有正常、健康、灵敏、高效的医药市场。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