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政府采购一向都属于所谓的高危职业,采购人员稍微律己不严,就会沦为权钱交易的帮凶,最终因违法犯罪而身陷囹圄。近年来,政府采购出现腐败行为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2013年,学界完成的一份调研结果《法治蓝皮书》披露:八成商品的政府协议采购价高于市场均价,有的市场价仅2600元的电脑,政府采购价居然能达到9.8万元,相差30多倍。畸高的政府采购价背后,往往是权力腐败在作祟,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官商勾结……这些都成为了政府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起所谓的“高危职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去从事一些危险性较高工作的弱势群体,比如煤矿上的矿工,危险化学品工厂的工人,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但是政府采购却跟真正的“高危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其完全可以排除这种危险,而且根本不需要个人付出任何成本。 在笔者看来,政府采购成为所谓的高危职业,根源还在于制度。因此,要让政府采购从“高危职业”转变为正常职业,首先必须补齐制度“短板”。原本国家在政府采购中推行的招投标制度,其目的就是防止暗箱操作、预防腐败和节省财政资金。然而,近年来,这种被称为“阳光采购”的政府采购,却很快被权力、关系、金钱等潜规则所颠覆,因为再好的政策也会出现漏洞。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发现漏洞之后,尽快打上“补丁”,把招标流程放到阳光下“暴晒”,接受各方监督。 堵住政府采购腐败漏洞必须监管发力,针对政府采购滋生腐败易发环节,强化重点监督。一是加强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财政部门要全面掌握采购实体执行采购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以及合同的订立、变更和履行情况;二是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监督管理,对履行合同结果组织验收,符合规定的,方能办理采购货款拨付手续;三是加强招投标环节的监督,通过建立健全专家库和听证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确保招标工作做到客观公正,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四是加强货款结算环节的监督,政府采购中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必须相互分离,即财政部门负责采购计划审批,采购中心负责组织招投标等采购工作,采购单位最后验收签单,财政部门凭采购单位的签单直接支付货款,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需要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更需要公正与透明祛除“吃力不讨好”的后顾之忧。作为政府采购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高危性,时刻提醒告诫自己保持清白,廉洁自律,抵制诱惑,守住底线;坚持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做到公开透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保证群众的监督权。 总而言之,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不被金钱、美色、利益拉下水,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时刻为政府着想,替国家打算,节省每一分钱,以最低价格采购最优质量的商品、服务。政府采购就能经得起检验,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调查,各种怀疑、质疑自消,各种告状、调查自去,政府采购也将不再成为所谓的高危职业。(作者:许谨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