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6,在人民法院奔腾激越的司法大潮中,最“惊心动魄”的故事,莫过于法官员额制的降生,最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当属于淬火成金的员额制法官们。 如果从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实施时算起,漫漫司改路已走过十八年个年头,但没有哪一年能比2016更让法院人刻骨铭心。 这一年的“深改”几乎动了所有法院人的“奶酪”。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这些喊了多年“狼来了”的事物说来就来,让人眼花缭乱、措手不及。其结果,借用网络语言来描述,便是入额法官直接“不明觉厉”,法警同志“喜大普奔”,只可怜了“额外法官”和书记员们——前者有人说他们“累觉不爱”,后者有人说他们“人在囧途”,搞得“几家欢喜几家忧”那句话好像一语成谶。然而货比三家,无论从“职业尊荣”,还是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方面看,新生的员额制法官们,你们都是最幸运的。 记得一位大师说过,员额制最大的好处在于将一个职业中的精英分子集中起来,组成最优秀的团队,做最好的事情。顶层设计者说,深化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在于落实司法责任制,而司法责任制遂行之难点在于员额制的推行,所谓“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也。 一项关于人才制度的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让所有的利益攸关者认识到,因为一部分人特别优秀,幸运之神之才选择了他们,而不是幸运之神选择了一部分人,他们才是最优秀的。相信有严格公正的遴选机制保障,在第一轮员额制改革中胜出的法官绝大多数应该是实至名归,但要求这一轮遴选十全十美则是不太现实。譬如一小部分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问题,个别优秀法官被拒之门外问题,有人入额不办案问题等,都是不争的事实不容回避,所有才有春节过后高层喊话建立员额动态调整机制与退出机制,要求入额而不办案的领导要自觉退出。其实与上述喊话有关的议题,在第一批试点省市部分法院已有所动作。 可见,员额制改革仍在路上,已入额的法官切勿沾沾自喜、一劳永逸。在你的团队中,有年资深厚驾轻就熟的“老审判”,亦有英气逼人学养不俗的后生,你必须懂得他们这一类“法官助理”的遗憾乃至愤懑,以谦抑之心对待你曾经的“师傅”,以包容之心对待你昔日的“徒弟”,并且要乐于为他们的职务行为“背书”——如此,方显出你的“员额”本色。 入额后的你也并非就此成为道德和智识的巨人,做“司法搬运工”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你们的宿命,所以千万不要自视高人一等。你必须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职业更“接地气”,须知最优秀的法官从来都是群众工作的高手,群众中有良法善治的智慧,群众工作中有公平公信的司法旨趣。 不错,司法是应该保持中立的品性,法官也应当谨言慎行,但入额后的你也不能就钻进法律的象牙之塔,活在完全“自我”的王国。不妨向那些身居高位品学双馨的大法官们看齐,作社会沟通的能手,把自己的微博、微信打磨成正能量满满的司法名片,以及学习做新闻发布会的主角,讲好“法院故事”,向社会传递法律的魅力和法治的力量。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接下来的路能否走好,看你们的了。 (2017.03.01于庆阳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