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法院应当通过改善执法环境、预防职业病、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多方关爱法官身心健康,确保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守护公平正义。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法院法官王清青怀抱2岁生病女儿工作的照片,近日在朋友圈刷屏。网友纷纷为王清青点赞,也为她感到心酸。作为法官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还要抱着小孩工作固然令人感动,但作为各级法院应当努力把关爱一线法官身心健康落到实处。 要注重改善执法环境。基层一线法官承办着全国80%以上的一审案件,处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态。面对“案多人少”矛盾,光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或搞“五加一或二”“白加黑”,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行诉调对接实现诉讼合理分流;法院内部挖掘审判潜力,配备足够的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减轻法官工作量;积极向党委、人大汇报,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解决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物资装备落后、办案经费紧张、职级待遇偏低、业外负担重等问题,以执法办案环境的不断改善,奠定法官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 要注重预防慢性职业病。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一线法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居多,一些法官还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如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椎病、腰椎病,因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神经衰弱,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的肠胃疾病等。故每年开展例行健康体检或心理咨询很有必要,确保法官患病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要落实法官年休假制度,以及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文化体育设施,为法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要注重心理疏导减压。要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帮助法官减压,舒缓紧张情绪。特别是邀请专家举办专题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帮助法官排解心理难题、舒缓心理压力,引导法官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和自我减压,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建立起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法官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法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建立法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引导法官保持良好心态。 要注重化解消极因素。开展交心谈心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从严管理干部、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方式方法。各级法院党组应当把谈心交流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组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思想政治建设与审判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院庭两级领导干部在谈心交流过程中,应多听取一线法官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有效的谈心,了解掌握一线法官执法办案和业外活动情况;通过有效的交心谈心,发现一线法官思想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疑释惑、加油鼓劲、凝心聚力,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帮助一线法官化解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