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这一天傍晚,天是下着雨的,中午时候我在图书馆借来汤翠芳老师的《执之子手》一书,预先看了看,里面是吴家麟教授的传记,也是汤老师和吴老师共同的回忆,其中我看到他们的美好感情,不离不弃,可以说是美丽的爱情传说,也看到吴老师一生的精彩经历,诸如各地讲座等,还可以常常感受到他们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的种种细节,令人感动,生羡,沁人心脾。在此不一一详述,敬请看原著,这是一本关于个人、家庭的记录,也是时代的部分反映,更是一曲美丽的乐章。我把第三次从导师那里借来的《吴家麟自选集》和《执子之手》两本书带到了追思会现场。当天中午就告诉自己“今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感觉自己有一种莫名的任务和使命在身。追思会参加的学者、学生、各界工作者大概有40、50人,在福州龙峰宾馆会议厅举行,到场的学者有知名宪法学者杜力夫教授、朱福惠教授、童之伟教授、秦前红教授、夏正林教授等,有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院长林旭霞教授、党委书记李峰,副院长张莉、杨垠红、教师邓晓东等,有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厦门大学的副教授王建学,有朱福惠教授的一些学术界、律师界、政界的弟子等,还有在各地工作的之前在宁夏大学学习的各界人士,都是吴家麟老师在宁夏大学任教、当校长时候的学生,还有宁夏大学的校领导,以及福师大的宪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张劭宁等)、民法专业学生(夏俊杰)等,到场的还有吴老师的家人即汤翠芳老师、吴老师的女儿、儿子等,会议由朱福惠教授主持。会议厅播放着部分吴家麟老师的荣誉照片、生活照片,吴老师年轻的时候,是很帅气的,双眸炯炯有神。会议之前,人还没到齐的时候,就听到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给汤老师的致电问候,依稀听到汤老师说:“陈光中,记得,印象很深,我们去北京时候你专门请我们吃饭呢...感谢,感谢。”依稀听到陈光中教授在电话里回忆与吴老师会面的记忆、在问候汤老师,我也听到、看到汤老师的为人、说话、仪态和诚挚的目光,是位受人尊敬的慈祥的长者。 会议随机按座位顺序先由童之伟教授发言,他肯定了吴家麟老师的“敢说真话、不畏困难”等优良品格,说其对武汉大学宪法学博士点的创办有实际的帮助,以及对宪法学者要学习吴老师精神的希冀。秦前红教授发言前先念了一段其师母赵宗荃老师对汤翠芳老师及其家人的问候,接着肯定吴家麟老师的贡献,比如第一本宪法学教材的编写等,“之后许多教材多是模仿吴老师的教材体例编撰的”。到场的还有福建省法学会的领导若干。其余学者专家各自回忆吴老师的过去,诸如吴老师的课堂人数爆满等,来自宁夏大学的吴老师的学生真情追忆吴老师的良好品格以及点点滴滴,一位中学教师甚至生动地念起了纪念吴老师的诗,来自宁夏大学的几位先生的言语中的真诚与追思令人感到吴老师的功绩真的是深入宁夏大学学子的心,流露在他们的表情与言语之中。正如在场的宁夏大学副校长说的:“这几天我们宁夏大学的同事们、校友们都议论着吴老先生的仙逝的事情,这成为大家微信朋友圈转发、讨论、惋惜的话题。”福师大的杜教授回忆道:“当时在吴老师办公室看到吴老师审阅武汉大学博士的论文,比如赵世义等,我们学生常常到吴老师办公室去串门,我有时候看到一些书,问吴老师说‘能不能借回去看’,吴老师总是爽快答应。”令我想到我们当学生的,何尝不是有着同样的场景:打开老师的书柜,问老师能够借阅,这算是一个特别的师徒交流的场景的缩影。当时我心里感慨着一句话:“师道相承!”学生对老师有学术继承(包括观点、写作风格模仿等),更有习惯、为人、谈吐的继承,或多或少。每每看到导师的发言与性情,我总会想起张光博老师,以及人们对张老师的评论,童之伟教授对张光博教授的纪念文章个人觉得是比较中肯的,童教授文章中一分为二地评价、纪念张老师,较为中肯。同样会在导师身上看到吴老师的精神,比如导师曾经在一个会议的论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论》的取名,就与吴家麟老师在《吴家麟自选集》中的《民主三题》的题名有异曲同工之处,以及导师治学严谨严格、独立的风格,和吴家麟老师一脉相承,不违心的讲,笔者的写作也是以问题意识、人文关怀以及“讲真话”为下笔原则,当为了所谓适应现实条件的“政治正确”而让言语不能再能么锋利的时候,有着不畅快、和无奈之惋惜,仅这点上,应该说是有继承吴老师的学术性格的一部分了。另外,杜力夫教授也对童之伟教授敢于直言、学术求真的精神品格给予肯定:“童之伟教授说真话的风格算是真的继承到了吴老师的精神了。”林旭霞教授在发言中提到:“吴老师他们家的良好家风最令我感到敬佩。”接着,来自宁夏大学的学子感慨道:“当时吴老师可是校长,但我们当学生的都可以很‘随便’的进入吴老师的办公室请教他,可见他的和蔼可亲以及长者之风...”当场不少从广东、宁夏或者各地赶来的吴老师的学生。他们皆感慨吴老师这样的名家到宁夏是宁夏大学及其学子、甚至是宁夏人的福气。福建省法学会法学部的吴长乐主任说到:“2012年评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当时福建省只有两位,一位就是吴家麟教授,一位是厦门大学国际法的陈安教授。”朱福惠教授最后对吴家麟老师进行追思,比如几次和吴老师见面的记忆,其师何华辉老师过世后由吴老师及其他老师帮忙指导博士论文,比如2007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在厦大举办时候,吴老师对朱老师安排夏正林老师全程陪同后吴老师表示出来的感谢......会议最后,汤老师对大家表示感谢,由朱福惠教授宣布会议的结束。我感慨:宪法学人一代又一代,法治是否好点了?能否更好些?人类如此脆弱,寿命可否因为生物科学、科学的进步再延长一些,甚至是所谓的长生?这是我们人类多么大、多么重要的课题。古代人类不能航天,现在可以了,寿命能否也一样有类似的进步?技术变化的时间能否短一些?参见告别仪式后,说实话,我心里也有想爷爷,打电话告诉他和奶奶,不要把70多岁当成高龄,而是要80多,九十才算高龄,要多加运动......在此,也希望汤老师适当锻炼身体,寿比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