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七擒孟获一节,涉及少数民族:1、乌戈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2、银坑山。无刑法,但犯罪即斩。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杀蛇为羹,煮象为饭。3、八纳洞木鹿大王,深通法术,出则骑象,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 2、《三国》的神奇,前段大抵刻画人的神机妙算而已,其间有些天文地理的意思,大略可信。到了后半段,便陆续出现一些神神怪怪了,尤其到孔明攻打秃龙洞一节,山神竟化作老叟到前台指点迷津了。最后还告知孔明:“吾乃本处山神,奉伏波将军之命,特来指引。言讫、喝开庙后石壁而入”。这就没啥大的意思了。 3、刘备看人的水平的确比诸葛亮高一点,体现了帝王与丞相之间在素质上的区别,不服不行。在《三国演义》第85回,刘备临终之际,与诸葛亮有段对话:“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煞是厉害! 4、三国里有很多血腥情节,最不堪的,是六十五回里马超之所见:“梁宽、赵衢立在城上,大骂马超;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超气噎塞胸,几乎坠下马来。背后夏侯渊引兵追赶。超见势大,不敢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路走”。 5、《三国》里有不少人是“面如重枣”的,如关羽“面如重枣,唇若涂脂”,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等。查了一下,面如重枣之重,有两种说法:1,读chong,端在指重阳节时候的枣子。因枣子初生时是青色的,待到重阳节前后,就逐渐变成暗红、紫红色;2,读zhong四声,形容颜色之深重。似第二义更普适些。 6、古人小说,都要处理今天的信息或情报问题。在《三国演义》里面,“某夜观天象”即是。天象可以看出一个人甚至某个人要死了,“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天象甚至可以看出今晚有人要来偷袭,还可以作为战略依据:“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 7、《三国》第34回有段抢劫描写,非常之酷:玄德与关、张、赵云出马在门旗下,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玄德曰:此必千里马也。言未毕,赵云挺枪而出,径冲彼阵。张武纵马来迎,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陈孙见了,随赶来夺。张飞大喝一声,挺矛直出,将陈孙刺死。众皆溃散。 8、《三国》第33回,许攸的死端的是作死。攻下冀州后,许攸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一笑,不跟你见识;遇到猛将兄许诸他竟也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岂非作死?! 9、鲁迅说孔明近妖,多有符合。最厉害的,是第84回八图阵困陆逊一节:在孔明入川之时,就已在鱼腹浦布下石阵。临去时还叮嘱老丈人黄承彦: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多年后,陆逊果然兵败误入“死门”,幸亏黄“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这一节孔明为何竟未料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