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左)与华东师大校长孟宪承晤谈。资料图 1935年,一场“诋毁岳飞”奇案在南京法院开打。原告名报人龚德柏来势汹汹,依据中华民国《刑法典》“外患罪”,将历史学家吕思勉和商务印书馆告上法庭…… 史学家缘何批评岳飞? 吕思勉何许人也?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诋毁民族英雄岳飞? 1884年,吕思勉生于江苏常州。年轻时,遍读正史,苦学精神少有人及。学生黄永年估算,老师研读二十四史,或逾四遍,尤其前四史。他单人匹马完成《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堪称奇才。胡文辉在《现代学林点将录》中,“以其读史最勇,著史最勤,故以拼命三郎之号谥之。” 1923年吕撰写《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这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当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白话本国史》,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习史者赞为“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 顾颉刚称道:“编著中国通史的,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学者严耕望指出:“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大抵陈寅恪以发明胜,陈垣以专题胜,钱穆以议论胜,吕思勉先生则以整体胜。 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兵连祸结,吕思勉先生深感武人跋扈,为害匪浅。《白话本国史》一书中,他对岳飞和秦桧的评价,与时流迥异。 宋室南渡之初,“大将如宗泽及韩、岳、张、刘等,都是招群盗而用之,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靠不住; 而中央政府既无权力,诸将就自然地骄横起来,其结果,反弄成将骄卒惰的样子。” 吕思勉认为,岳飞出身于群盗,受政府招安,并非忠勇无敌,只在郾城打了一个胜仗,以外的战绩全是莫须有。“郾城大捷,据他《本集》的捷状,金兵共只一万五千人; 岳飞的兵,合前后的公文算起来总在二万人左右,苦战半日,然后获胜,并不算什么稀奇。《宋史》本传,巧于造句,说‘兀术有劲兵号拐子马,是役以万五千骑来’,倒像单拐子马就有一万五千,此外还有无数大兵,岳飞真能以寡击众了。以下又铺张扬厉,真是说的好听,只要把宋、金二《史》略一看,就晓得全是瞎说的”。 “最可笑的,宗弼渡江的时候,岳飞始终躲在江苏,眼看着高宗受金人追逐……依我看,倒还是张俊,高宗逃入海的时候,在明州,到底还背城一战。”他批判岳飞看不出战功,也看不出忠勇,表现的只有自私与畏缩。岳飞不仅不是民族英雄,甚至不算一个称职的将领。 对于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掉岳飞,吕思勉指出,张宪谋还岳飞兵柄,并不是莫须有的事。宋朝兵由朝廷节制,帅臣不得节制。“骄横的武人既去,宋朝才可以勉强立国了。”对宋朝构成重要威胁的,不仅仅是外面的金朝,还有内部的武将,不收拾诸将兵柄,“非特北方不可取,而南方亦未易定”,杀掉岳飞、解除武将兵柄后,“江左得以稍安”。 “和议在当时,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议的秦桧,却因此而大负恶名。”相比岳飞,吕认为秦桧是爱国忠臣。 因反对割让三镇,抵制金国立张邦昌,秦桧为金人所执。有人说秦是金人暗中放回图谋和议的,吕思勉反问: “请问这时候,金人怕宋朝什么? 要讲和,还怕宋朝不肯? 何必要放个人回来,暗中图谋。秦桧既是金朝的奸细,在北朝,还怕不能得富贵? 跑回这风雨飘摇的宋朝来做什么?当时和战之局,毫无把握,秦桧又焉知高宗要用他做宰相呢? 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 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任之处……能解除韩、岳的兵柄,是他手段过人之处。后世的人,却把他唾骂到如此,中国的学术界,真堪浩叹了。” 笔墨官司 炮声隆隆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关系急转直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白话本国史》中贬低岳飞,不利于激发国民志气,抵抗侵略; 褒扬秦桧被认为替汉奸辩护,削弱民族正气。 有人指责吕对宋金和战的论述不妥,中华民族正面临最危险的形势,居然为秦桧翻案,等于为民族败类辩解。时势影响下,吕受商务印书馆之邀,作了修改删节,改褒秦贬岳为贬褒岳。1933年出版第二版,后来又推出订正版,但市场上各种旧版本仍在流行。 1935年3月5日,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绰号“民国第一清官”)签发训令第 2315 号,训令社会局严禁《白话本国史》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第 2316 号致教育部,函请严饬吕著删改修正,未删正前禁止其发售,禁止各级学校学生阅读。。 要求修改的部分有: 1.“大将如宗泽及韩、岳、张、刘等,都是招群盗而之……”2.“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3.“岳飞只郾城打了一个胜战,郾城以外的战绩,都是莫须有的,最可笑的,宗弼渡江的时候……”等语。 “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古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 ”训令强调,“际此国势衰微,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在学术界当方交相劝勉,一致努力。乃该书持论竟大反常理,影响所及,何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