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晓谕,永远遵行示。案据瑶白寨总甲滚发保、滚天凤、滚必录、范永昌等禀称:“…惟有总甲等二寨,养女出室,舅公要郎家礼银二十余金,出室受穷,舅公反富。倘若郎家穷困并无积蓄,势必告贷;告贷不成,势必售产,穷者益穷,富者益富,祖遗薄产尽归于人。此等之规□□剔出。今欲依古从俭,公议上户出银五两,中户出银肆两,下户出银叁两,不过作订亲之仪,并不以(与)买卖相似……惟有总甲二寨之风,……或大十岁、二十余岁不等。舅公估要女转娘头,若女有不喜之心,不由媒说,随同后生私走,或去日久未回,舅爷要女匹配,或搕数十金,或以拐案呈控,或将屋宇拆毁。此等地方恶俗,总甲等难以挽回,公同邀恳赏准出示严禁。嗣后愿亲作亲,免致舅公需索,依示遵行”等情到府。据此,…查舅公礼虽系该寨遗风,然亦何得需此多金,自应酌定数目,所标分别下、中、上等户各色,定以三至五两之例属,酌中办理,自可照准。至于舅家之子必娶姑家之女,谓之转娘头,此事原干禁例,现虽听从民便,然需年岁相当,两相情愿方可办理;为此…自示之后,仰即遵照此次批示,凡有舅公礼者,必须分别上、中、下三等,祗(只)准自三两至五两止,不得再行勒索多金;至于姑舅开亲,现虽在所不禁,然亦年岁相当,两家愿意方准婚配,不得再行仍前估娶。…倘有不遵仍前勒索估娶,或经查处,或被告发,定行提案严究不贷。其各凛毋遵违。特示。 右谕通知。 (牌长十一人,除一名外,均为滚姓,姓名从略;另有彦洞同事总甲四人,牌长三人,二名刊刻人,姓名从略。笔者) 光绪十肆年十二月初五日 实贴瑶白晓谕 此碑立于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初五日,碑文主要针对彦洞、瑶白二寨的婚姻陋习颁行。“彦洞、瑶白定俗碑”碑文则显示一定的包容性,官方对于民间婚俗陋习原则上是禁止的,体现了官府对户婚等普通民事案件的管辖,也表现出“因俗制宜”的特征。尽管已至光绪年间,当地仍然以上述“姑抚有女,非有行媒,舅公估要;女有不欣意,舅公要银数十余金,富者售尽家业以得为室;贫者绝灭香烟不得为家”为断案标准;舅仪勒要纹银数十余金,使得“你贫我富,屡次上城具控”,因户婚而结讼,与狱讼清结的追求背道而驰,自然为地方官所不愿,黎平府正堂出示严禁,加以剔除,但并没有对“舅爷钱”等习俗严行禁止,只是认为“舅爷钱”虽系该寨遗风,但需要这么厚的礼金甚属不妥,于是晓谕“自应酌定数目,所标分别下、中、上等户各色,定以三至五两之数例属,酌中办理,自可照准”。至于“转娘头”,即舅家之子必娶姑家之女的习俗,知府俞渭认为:“此事原干禁例,现虽听从民便,然亦需年岁相当,两相情愿方可办理;”若不论年岁必须估娶,势必滋生事端。此等风俗,均应极力挽回。在地方甲等的禀请之下,俞渭即如禀出示晓谕,示抑该寨人等知悉:“自示之后,仰即遵照此次批示,凡有所谓舅公礼者,必须分别上、中、下三等,只准自三两起至五两止,不得再行勒索多金;至于姑舅开亲,现虽在所不禁,然亦须年岁相当,两家愿意方准婚配,不得再行仍前估娶。此系为地方风俗起见,该民等务各遵照办理,以挽颓风而免滋事。倘有不遵,仍前勒索估娶,或经查出,或被告发,定行提案严究不贷。” 对彦洞、瑶白二寨的婚俗,知府俞渭在出示晓谕之时,明显给予较大的宽容,“舅爷钱”按照家庭状况分为三等不得再行多索。至于姑舅开亲,晓谕的内容与《大清律例》相一致。但在民间,姑舅、两姨姊妹为婚习俗禁而不止。故而晓谕“现虽在所不禁,然亦须年岁相当,两家愿意方准婚配”。强调双方的年龄与意愿,亦即禁止以“转娘头”为名强行嫁娶的行为。又说:“至于舅家之子必娶姑家之女,谓之转娘头。此事原干禁例,现虽听从民便,然亦需年岁相当,两相情愿方可办理。”但从所辖村落遗存的碑文分析,即使官府大力革除,地方头人倡首禁止,但在许多的村落“舅爷钱”依然存在,且历久不除。 二、从婚姻改革碑文看结婚彩礼 “彦洞碑序”开宗明义:“盖闻人伦之始,夫妇为先,王道之源,婚姻为重。”[4]据《开泰县志》载:锦屏、黎平等地“婚礼、问名、纳采、亲迎皆与中土同,其尤近古者,盛时结姻后或男家力歉女家即量力自备衣物,以完儿女之债,两家皆乏,至亲厚友助成之”[5]。这些只是正面的提倡,但由于一方想在缔结婚姻中获得利益和相互之间的攀比,在侗族地区男女结婚,彩礼越来越高,子女结婚弄得家里一贫如洗,也生出了不少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每到这时款组织或村寨就会制订规约,限制彩礼的数额。主要规定在男方聘礼、女方嫁妆、姑舅之间的彩礼、嫁娶迎送之间相赠的礼物等方面要降低标准。 如清道光十一年(1885),婆洞、留洞、魁洞、寨楼、寨母、寨蒙、边沙、寨伍、八教、者晃、西洋店等寨寨老率重700余户聚集边沙合款,商议婚俗改革,形成著名的“八议”款规,并将该款规刻碑多块,立于各寨,俗称“八议碑”,摘录如下: 因时制宜 ……而姑表分财之规,不无陋弊。或藉此而赖婚枉利,或因此而悬搁终身,以致内怨外旷,覆宗绝嗣,因以构讼经官,倾家荡产,呜乎殆哉,祸甚烈也!…于是一带乡邻,合同计议,…将见俗兴化美,益已利人。…谨将规例,特勒贞珉。 -议行亲之家,财礼六两,女家全受。舅父只收酒肉,水礼财礼不妄受分毫; -议送亲礼物,只许糍粑一槽,其酒肉多寡听其自便; -议送陪亲婆礼,只许酒肉,不得又送糍粑; -议嫁女之家,妆奁多寡,随便其有,手中概行禁止; -议纳彩之后,禁止节礼,日后行亲节礼,只许馈送一年; -议喜爱礼物,禁送卷联祭轴; 一议姑表结亲,不得混赖,必要庚书媒帖为凭,其财礼仍照六两; -议生男育女,只许嫡亲送礼,不许搭配。 以上诸条,凡合款之家,共计七百余户。若有故犯,俱在各甲长指名报众,倘或隐瞒,公罚甲长儆众。 道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十寨四十八人同立,姓名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