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站在历史的垛口_断桥梅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网友投稿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3
摘要:站在历史的垛口 ——由《驿外断桥梅》而思 张会芬 放假期间,在考虑读哪些书,就收到了王先生赠送的《驿外断桥梅》。 给一本书写评价,大多评作者的构思立意,文字的巧妙运用,进而由作品触及到作者人品,这些岂是我一介小字辈能评的了得!我只能就断桥梅

                               

站在历史的垛口_断桥梅


站在历史的垛口

——由《驿外断桥梅》而思


张会芬


放假期间,在考虑读哪些书,就收到了王先生赠送的《驿外断桥梅》。

给一本书写评价,大多评作者的构思立意,文字的巧妙运用,进而由作品触及到作者人品,这些岂是我一介小字辈能评的了得!我只能就断桥梅先生所感慨引发出自己的感慨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无人懂你,无人真正领悟你的内心,因此你是惆怅的!如同著作《文化苦旅》的余秋雨。当一个人静静读完《驿外断桥梅》才明了作者的内心。

翻看目录发现《地坛寻魂》、《走近月坛》、《梦寄月坛》、《先农坛,一个站牌》,地坛、月坛、先农坛都是老北京的古迹,是中国的老古董了,寄托了对大自然的膜拜,对古人的尊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忙不迭的打开,偶遇自己当年北京旅游的情境。

2014之夏,与女儿随团来到北京,进入三环后,上来了一个带着大檐帽的导游。大檐帽自己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是个铁杆老北京,在故宫工作了多年,对北京的是金牌导游。一下就让我肃然起敬起来了。

结果呢,尊享旅游团的路线有二条,区别在两点,一条线去天坛;一条线去颐和园做游艇。我是多么希望去天坛,可是大檐帽说“天坛没有可看的,全是树;现在在颐和园里做游艇,凉爽,一边游览一边看佛香阁,很棒的!”为了显得尊重游客的意思,大檐帽让我们自己决定,许多年轻的游客,大声吆喝“游艇,游艇,游艇!”我和女儿忙着“天坛,天坛,天……”慢慢地我们的声音变得无力,因为大檐帽假装没听见“那好勒,我们就做游艇。”

看看希望泡汤,我走到大檐帽身边“导游你好,我觉得还是去天坛,那里有历史,是北京的标志,有文化价值。”大檐帽看看我“大姐,咱去坐游艇,很舒服的—--行吧,大家没异议,就这样了。”

我闷闷的坐定,女儿也是一脸的失落。

许多的时候,人们都奔着热闹去的,去过北京就好比出了一次国,像渡了层金一样。去北京的人,有几个是带着梦想带着对历史与文明的尊敬而去的?

我早早在电脑上搜寻了北京的景点和历史,其中就有一访天坛的心愿,天坛的寰丘坛、祈年殿、祈谷坛早早在我心中,故此为与天坛错失机缘而郁郁寡欢。

没想到,王老师也是与自己一样,在北京的日子,也有许多的惋惜。那是无缘见证历史真迹的惋惜,无法目睹古人的精湛手艺的失落,是对残缺古迹的疼惜,是对遗忘文明的一种心疼。

天坛、地坛、月坛、神农坛,是古人怀着对自然的无比敬畏和崇拜而建成的。王老师对这些古迹怀着无比的憧憬尊重与敬仰,然而却是大跌眼镜啊!悲物闵物,空怀一腔热情,字里行间的爱恋、无奈、遗憾、失落,生生造就了一个寂寞开无主的断桥梅!

去年教学青岛版六年级数学《圆》一单元,让我惋惜之情再次充盈于心。

圆的周长与面积都是以天坛作为信息窗,我一边放映北京旅游的相片让学生欣赏,一边解释没去天坛的原因(我讲课的特点都是不论讲到那个知识点,只要有图一定让学生看图,自己到过的地方的所见所闻尽量讲给学生),为了在小小年纪的学生心中种上一颗叫做“文物”的种子,我“浪费了”一整节课。

北京,天子脚下的地方,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老北京们”在“狭小的住所内”,在人才济济的地方,生活有时坦荡,有时卑微。但是那又何方!人啊,本身就有差距,只要自己觉得可以就好,看《室雅何须大》、《佛在心中》,君不见,清华大学中,一所校园就是编辑部呢!

古老的北京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有很深的文化沉淀和内涵,《北京人的“水”真深》,是断桥梅想要告诉我们的,多沉淀自己,做好学问!王老师在北漂的这几年,把心中思、想、悟付诸于文字送给我们,绝不是博人喝彩,夺人眼球,而是用心良苦的。

生活,社会百态,哪个地方也一样,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不必计较太多,否则会让自己很受伤。《左称开心,右称烦恼》中既看见了一个热情好客的王老师,又让我们瞧见了一个上当后“拔凉”“幽默”的断桥梅。

北京,一个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一个躲过了解放战争战火的古都,却在苏联老大哥的专家建议中重建,多少古迹被摧毁,多少建筑被毁于一旦,梁思成与林徽因虽竭力保护未能幸免。到今天古建筑群、四合院、老街道、老城墙所剩无几且面目全非,是断桥梅不愿看见又非说不可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是唯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古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记得当年听歌手郑智化的《水手》“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片被文明糟蹋过得海洋和天地”。是啊,如此的文明失落,怎不令人心痛,令人惋惜而呜咽。

好在文化是传承的,是最能让人看懂的。如果国人都读书,都读历史,少点物欲,少些铜臭味,那么我们的文明发展程度应该不会低于现在。这也是断桥梅一直想说想写的,不信读读《别老拿钱说事》。

断桥梅在叹息,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明一点一点在消失,在湮灭。仅靠一个名字和传说中不断被润色的故事来凭吊过往。无人理解作者内心的痛惜。人们忙着生活,不知疲倦的为物质而一味的随波逐流。是的,凡夫俗子哪里能够承担起保家护国的重责,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左右浩浩荡荡追求发展的大军。哪儿都在拆,都在重建,在扩建,都自信建成了高于古人的风格。但是那窗、那檩、那廊、那厦、那柱、那门、那玄关、房顶、那讲究那布局,那与风水的巧妙配合的古建筑群融合了多少古人的心血智慧,全木结构,防水、防震、防火处理的精益求精,现代的水泥钢筋机械加上速成怎会洞悉其中奥妙。

说来相同的是,我爬粟山,回来也是心中一地荒芜。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