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追念周有光先生_谢志浩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谢志浩的自留地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15
摘要:( 2017年1月14日, 志浩按: 校订《叩问大学》文稿,告一段落,天色已黑,开始做饭,顺手打开电视,突然,一行小字映入眼帘,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于 2017年1月14日逝世,享年112岁。周先生一生,平常、平静、平正,拥有一颗平常心。周老这些年,经常

追念周有光先生_谢志浩



2017年1月14日,志浩按:校订《叩问大学》文稿,告一段落,天色已黑,开始做饭,顺手打开电视,突然,一行小字映入眼帘,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于2017年1月14日逝世,享年112岁。周先生一生,平常、平静、平正,拥有一颗平常心。周老这些年,经常说:上帝也许把我忘记了。今天,上帝终于记起了周先生,周先生这位超百岁老人的离世,内心没有一丝的悲伤,有的只是祈祷:好人一生平安,发表《那些有伤的读书人》里面的一篇小稿,纪念周先生

周有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一)所忆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水,滋润和洗礼着常州,千载以降,地杰人灵,文脉悠长。1906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十九),常州青果巷传出一声男婴的啼哭,“礼和堂”上下欢天喜地。话说青果巷,盛产名士,盛宣怀、李伯元、赵元任、史良,皆出自此条小巷。这位腊月出生的男婴,就是一代名士——周有光。

太平天国攻打常州之后,周家就败落了。1923年,周有光高考的时候,阮囊羞涩,无奈,报考免费的师范学校。心有不甘的小伙子,参加了圣约翰大学的考试,还真考上了。但圣约翰大学属于贵族学校,周家难以承受高昂的学费。还是姐姐的同事朱毓君心怀慈悲,典当了妈妈的嫁妆,凑够了200元学费。

位于上海梵王渡的圣约翰大学,属于老资格的教会学校。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先后存在14所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属于14所教会大学的老大哥,曾培养不少人才。文化界林语堂、邹韬奋,教育界马约翰、孟宪承、曹云祥、周贻春、陈景磐、傅统先,医学界颜福庆、牛惠霖,经济界刘鸿生、潘序伦、俞鸿钧、荣毅仁,政界俞大维、宋子文,外交界顾维钧、施肇基。顾准曾在这里教会计学,李慎之也曾在这所学府学习经济学。

周有光在这所学府,领略通才教育的魅力,主修经济学,副修语言学。周有光以后的人生历程,似乎在圣约翰大学就已经打好伏笔。50岁之前,从事经济学;50岁到100岁之间,从事语言文字学。

不出意外,周有光1927年将与陈景磐学友一起从圣约翰大学毕业。谁承想,变幻的时代风云,正好吹到圣约翰大学。恰逢周氏大二下半学期,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圣约翰大学的师生不甘落后,义愤填膺,钱基博和孟宪承两位先生参与领导了学生运动。1925年6月3日,正当师生准备唱国歌并向国旗行鞠躬礼时,校长卜舫济赶到现场进行劝阻,双方情绪激烈,发生正面冲突,“国旗事件”的爆发,激起了中国师生的强烈愤慨,纷纷表示与圣约翰大学决裂。

与圣约翰决裂的众多师生,在爱国士绅的赞助下,用三个月的时间,成立光华大学,爱国实业家张寿镛先生为这所学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追求“光与真理”的周有光,就从圣约翰大学转到“格致诚正”的光华大学。1927年,周有光以优异的的成绩,从光华大学毕业。

令人遗憾的是,周先生的这两所母校,在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被撤销,两所母校的校址依旧,但早已换上了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华大学的牌子。看来,令人难忘的母校,只能存放在周有光百岁人生的心中,并成为最柔软的部分。

苏州张冀牖先生有四个女儿——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敦厚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谁要是娶了张家小姐,谁就会幸福一辈子。四位有福气的姑爷是——顾元玠(昆曲演员)、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洋姑爷)。三姑爷小说家沈从文追求兆和,还有不少逸闻趣事呢!

周有光真是好福气,他的妹妹与张家二小姐是乐益女中闺蜜,不经意间,两人就熟悉了。周有光回忆说,自己与二小姐属于流水般的恋爱,没有大风大浪。张允和,那可不简单,被同学赞誉为“温柔的防浪石堤”。周有光遇到了自己的如花美眷张允和,有滋有味地享受似水流年。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一天必碰两次杯,上午是红酒,下午是咖啡,几十年雷打不动。

话说张家老大去了台湾,老四去了外国,老二、老三落户北京,自然走的近。好学的沈从文,常与周有光切磋琢磨,很难把他问倒,就戏谑地称连襟为“周百科”。

好一个“周百科”,可不是浪得虚名。周先生通达的视野、平实的眼光,到底是怎么陶冶的?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思来想去,大概有四个方面因素:

民国老大学一贯的旨趣是通才教育,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打通文理。民国毕业的老大学生,一般都功底扎实,基础宽厚,视野开阔,这是因为,不少人在中学就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周有光曾在光华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浙江省立教育学院任教,也曾出任新华银行驻伦敦和纽约的代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务,周先生驾轻就熟,相得益彰。

周有光本人是个趣味主义者,经济学的教学和实务,根本不可能束缚他。业余时间周有光喜欢搜集各国字母,就是觉得好玩,也不可能先知先觉,说这是为新中国文字改革做准备。但是,周先生后来搞比较文字学,这些就派上了用处。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如果没有对语言文字研究的强烈志趣,人到中年半路出家,岂不是好大的胆子!

周先生的问学路径,是从百科全书起步的。记得王云五先生,通过阅读百科全书,自学成才,经弟子胡适力荐,入主商务印书馆,成为一代出版大家。周有光那个时代,大学教材还没有定型,也不像现在特别死板,大学的学习,并不迷信教材。周有光的老师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指定为课外必读文献,一来二去,阅读百科全书上瘾。具有经济眼光的周有光,觉得百科全书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事半功倍。周氏看来,“词条”可谓知识的骨架,骨架具备,就初步具备了学科的常识,以后如有兴趣,可以深入钻研。

话说,蒙沈从文所赐的“周百科”,改革开放之后与钱伟长、刘尊祺共同主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翻译工作,历史可真是妙啊!

(二)所思

责任编辑:谢志浩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