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司法频道>>司法改革
那些追寻“司改的诗和远方”背后…… 发布时间:2017-05-22 14:10 星期一 来源:山西长安网 面对抉择,“精英法官”各归其位! 那些追寻“司改的诗和远方”背后…… “这次司法体制改革,你是愿意继续留在行政岗位还是重回办案一线?” “既然你已经进入员额法官序列,你的责任较之以往会增加不少,你觉得每年120件案子能承受吗?” “今后法官审判权力扩大的同时,责任也会愈发增大,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这是山西晋中市祁县人民法院在完成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期间,反复被提及的几个核心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蕴藏着改革推进过程中,面对抉择,面对调整,面对责任,参与者经历的思想洗礼与行动“洗牌”。 让能办案的法官“各归其位” 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法官入额遴选从开始就被赋予“转折”的意义。是继续墨守成规,按照程序不温不火完成遴选,还是在不违背中央精神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让合适者顺利归位,成为摆在祁县人民法院院长张军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让审判经验丰富的离线法官重新归队,把奋战在一线的审判骨干继续留队,我们没有把遴选当成福利,搞平均主义、好人主义,而是通过制定18项考核指标,从法官任职、办案数量、质量、履行管理职责、服务基层法庭、表彰奖励、调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确保我们选出来的法官经得起各方评议。”在张军看来,只有走好遴选这一步,改革才能迈开大步。 为了最大程度地增加入额法官的履职紧迫感和神圣感,建立能进能出的有序流动机制,祁县法院还特别设置了专属的“自选动作”,要求申请入额的人员,必须作出入额后完成年最低办案数量的承诺;非审判岗位的院领导,必须作出入额后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到一线办案的承诺。 张军告诉记者,入额法官并不是“铁饭碗”,不能一劳永逸,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让大家始终绷紧依法办案、专注办案这根弦,树立优胜劣汰意识,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该院首批遴选出的18名员额法官中,7名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回归审判一线,其中包括一名副院长及纪检组长、政治部主任和一名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8名审判骨干留在法官队伍中,真正做到了“精英法官”各归其位。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对于改革,利益调整在所难免,如何调动法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家充分享受改革释放出的红利,进而直接反映到审判工作中,成为了祁县法院的又一项新课题。 “以前一个案子,合议庭法官并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往往是按照程序先请示业务庭长,再汇报分管院长,最后拿到审委会上讨论。看似层层把关,实则导致法官主体作用缺失,案件很容易出现纰漏疏忽。现在主审法官一人带领一个小团队,心无旁骛审案,审结率明显提高,上诉改判率大大降低。”在张军眼里,“术业有专攻,专人有专事”是他最想看到的改革效果。 经过合理测算匹配,该院取消原有的8个传统审判庭,将18名员额法官编入6个专业审判团队,启动“3名法官+3名书记员+1名法官助理”和“2名法官+2名书记员+1名法官助理”的审判组合模式改革。 院、庭领导编入固定审判团队,审判庭庭长不再履行行政管理权,以一名普通法官身份参与审理案件。“咱们的员额法官全部自行签发本人承办案件的裁判文书,遇有疑难案件,专业法官会议先行过滤,缩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范围和数量,今年以来,我们仅对有重大影响的3件案子予以研究,占以往同期研究案件的15%。另外,我们在去年年底根据有关规定,对员额法官薪酬进行相应补助,实现了职权与待遇的合理搭配。”张军说道。 “精英法官”有话要说 改革成功与否,参与改革的人最有发言权。如今在祁县法院,改革正在逐渐接近设计初衷,正在呈现出有别于以往的活力。 王志洪,该院第二审判团队法官。长期扎根基层法庭的审判实践经验,让他顺利通过遴选。面对如今的转变,他强烈意识到,法官日趋成为法治社会进步的获益者,只有走专业、精英之路,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田启荣,该院第四审判团队法官。“这次的改革在我看来,不是一个点,一个方面,而是一种全方位的调整。改革之于我就是去除了那些行政化的东西,只需把握底线,证据事实固定好,就可以大胆办案,不受影响。” 作为以领导身份入额的法官,该院副院长李志杰的感受更为直接。“说白了,每一次改革都会伴随着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只有勇敢打破利益集团的堡垒,才能推动改革持续向前。我们没有资格置身事外,只有投身改革浪潮,才不会被淘汰,只有按照规定完成好一名法官的任务,才对得起自己的铮铮誓言。” 从试点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展开后的“步履从容”,祁县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虽然仍在路上,但它却有“法治的诗篇和远方”。 0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