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默夫vm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引发了社会学范畴的问题 当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认知能力就会极度下降,关注的面就会迅速缩小,而犯错的概率,选择错误道路的概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哭了,种族主义竟然成了底层的武器》,核心观点是: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

引发了社会学范畴的问题



当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认知能力就会极度下降,关注的面就会迅速缩小,而犯错的概率,选择错误道路的概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哭了,种族主义竟然成了底层的武器》,核心观点是: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当部分失业者觉得自身境遇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善时,会寻求极端思想来反抗现实,届时,种族主义、新纳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等就会借尸还魂。




   有人把我的观点理解成经济决定论以及为极端思想做辩护。

   所谓的辩护,更确切的说法是正当性论证,即关于“某事是正当”的证明,而我做的主要工作是解释“某事是如何产生的”。关于某事是如何产生的解释,有两个面向,一个是社会学面向,解释产生的原理或机制,第二个是历史学面向,解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举个例子,我手上抓了一本书,然后有人撞了我,我手没抓稳,书本落地。请问:为什么我的书会落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答案是“万有引力”,而历史学的答案则是“有人撞了我,且我恰好没抓稳”。

   要解释清楚一件事情,这两个面向缺一不可。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我的文章自然是从社会学视角作出的回应。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我从社会学视角看问题,所以我的学术立场根本不可能接受经济决定论。

   从社会学视角看种族主义,只能回答“在何种环境下,极端思想更有可能产生” ,这主要是一个概率大小的问题,而决定论预设的却是一种必然性,它只回答有关“肯定或否定”的问题。

   从经济决定论的角度来解读我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版本往往是“只要一个人失业变穷,他就必然会拿种族主义作武器”。但这样的观点粗糙得根本不值一提,因为随处都可找到“有穷人反对种族主义”的例子来作驳斥。

   若只抓住我的表述的“头”和“尾”,我的观点很容易会被简化成“贫富差距导致极端思想”。简化阅读本身没什么问题,也是一种必须养成的技能,毕竟大多数文史哲作品废话连篇,但简化过程中需要仔细对待名词和名词、名词与动词之间的构成关系。

   “贫富差距”属于经济学范畴,极端思想属于“认识论范畴”,为什么经济学范畴能够跨越到认识论范畴?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而言,这里需要一个解释。简化者忽略了我的推理,可我自己没忽略。

   我的推理是,经济学范畴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学范畴的问题,社会学范畴的问题引发了心理学范畴的问题。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在这里需要引入一个不得不解释的重要概念——“贫困”。

   不少人理所当然地把这个词当作贫穷的同义词,但其实它由两个词构成,贫和困。贫和穷是同义词,就是指“没钱、收入低”,而困指的是“困境、绝境”。

   贫穷一定会造成困境吗?

   “贫”是物理状态,而“困”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会伴随物理状态,但是物理状态不见得必然会导致心理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会”,对于有些人来说“不会”,这取决于个体。但是任何个体之间都有着社会共性,在这里,衡量个体间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能力(individual capability)。

   不少研究者,包括阿玛蒂亚·森、玛莎·纽斯邦、芭芭拉·艾伦瑞克,都论证过一个类似观点:当自身能力被严重限制住的时候,个人就会陷入持久的生活困境,从而无法进入改善自我的良性通道。但对于具体个体而言,个体潜能被限制的情况并不一样,有些是受困于贫穷,有些人受困于无知,有些人则受困于残疾。

   森通过比较政治研究发现,当发生同等程度的自然灾害时,专制社会要比民主社会更容易造成大饥荒,因为专制政府禁止人民从事自由的经济活动,以至于人民没机会发挥能力寻找工作养活自己;而艾伦瑞克则通过人类学的方式潜入底层人士的生活,发现当一些人手中穷到一丝存款都没有的时候,再努力工作也无法改善生活境况。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比如,一位佛罗里达的女服务员,因为没有存款作租房押金和预付款,无法以低廉的价格住上长租房,同时又因为没钱买车,只能租住在距离工作场所较近的地方,以至于每个月都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钱在租房上——相应地,在食物以及健康上的花销就必须少。结果就是,每个月即便干更多的活也无济于事。其实,限制这位女服务员发挥个人能力的无非就是一千五百美元的“启动资金”。

   到这里,我要说的也就很明白了:

   市场经济本身都是建立在自由交换的前提上,各种波动都属正常,全球化带来的重新洗牌也就是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动,但是当经济问题使得一些人陷入困境,比如持续性的失业,且这些陷入困境的人相信自己无路可走或凭借自身能力无法改善境况时,他就会诉诸于破坏既定秩序的手段,而极端思想就是路径之一。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为什么有些人陷入困境后会相信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进而诉诸极端思想呢?

   我肯定不会,道理很简单:第一,我有一定的历史学、政治学知识,并且我有反思能力,我知道种族主义的危害;第二,我有技能,我的技能并不是门槛低到可以随便被人替代,而且我有比一般人更强大的社会网络,即便今天在这里丢了工作,也可以第二天在另外一处找到新工作。

   可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运气这么好。

   穷是经济学问题,但困则是社会学问题。当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认知能力就会极度下降,关注的面就会迅速缩小,而犯错的概率,选择错误道路的概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如果不信,可以参看一部根据现实改编的德国电影《浪潮》,讲的是一名高中老师是如何创造一种特殊环境使得普通学生接受并认同极端思想的。

   

持续的贫富差距扩大会造成严重问题_默夫


   

   一旦认同极端思想的人联动起来,那么释放出的社会能量可能会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这次的弗吉尼亚事件就是一例。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是被社会害了的时候,他总是会找各种法子拿社会发泄的。

   最后我要提醒一点的是,对于极端思想的治理,不要指望能够一劳永逸,但是,降低极端思想产生的概率是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教育部门、司法部门、警察部门、经济部门——讽刺的是,任何国家都没有一个所谓的“社会部门”——等等联动起来。当频次大幅度降低成偶然事件时,再冒出来的事件也就不再是社会现象了。

   无论是经济学视角,还是心理学视角,亦或者是历史学视角,在社会中产生的任何问题都需放回至社会中来审视,否则就会犯“想当然”的错误。毕竟,社会才是人类存在的第一本体。

   本文来源:冰川思想库

责任编辑:默夫v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