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庭院深处觅桃源_天朗气清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梅静的博客 发布时间:2017-07-31
摘要:杜祥开和他的祥庐 六月季夏,正是一年中暑热难当的时候。但在扬州东关街深处的一座小院里,习习清风从爬满马头墙的藤萝间翩然拂过,丝丝凉意沿着亭台下的一弯碧水逶迤流淌。池边石桌旁,主人夫妇一边喝着绿豆粥,一边聊着家常。他们身后,一扇满月冰梅花格

庭院深处觅桃源_天朗气清


  杜祥开和他的祥庐


   六月季夏,正是一年中暑热难当的时候。但在扬州东关街深处的一座小院里,习习清风从爬满马头墙的藤萝间翩然拂过,丝丝凉意沿着亭台下的一弯碧水逶迤流淌。池边石桌旁,主人夫妇一边喝着绿豆粥,一边聊着家常。他们身后,一扇满月冰梅花格门将这幕场景定格成了一幅画框。

这是祥庐,扬州私家小庭园的代表。这里的生活,吟唱着扬州人的寻常幸福。

方寸有洞天

祥庐的主人杜祥开,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扬州,由于这个园子,他成了扬州响当当的“名人”。

“哦,那个会造园子的人呀!”人们总是这样说。

“其实,我只是喜欢,从没想过要出名。”杜祥开一脸的实诚。

现年63岁的杜祥开,打出生起就住在祖辈建于康熙年间的这座老宅里。从他家出去几步,就是个园、逸圃、冬荣园等百年名园。园子里那些迷宫似的楼阁、可以躲猫猫的假山、鱼儿游弋的池塘、蝴蝶纷飞的花丛,都留下了他和小伙伴玩耍的身影。他常想:“如果能住在这样的园子里,该有多美!”

成年之后的杜祥开,经历了下放务农、回城进厂等诸多波折。这些艰苦的人生历练,让他拥有了百事能动手的好本事。闲暇时光,给家里打上几件家俱、整修一下花坛厨房,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儿时的庭园梦开始在他的心里抽枝发芽。对此,家人有些不信:总共一百一十平米的地方,还要满足正常居住需要,能搞出啥名堂?

杜祥开却自有盘算:室雅何须大,方寸也洞天。他先将破败不堪、面积为七十平米的正屋,按照扬州传统民居即面阔三间、梁设七架、木格门窗、青砖到顶的程式,进行了彻底翻建。为了增加使用空间,又不让院子显得局促,他在客厅外挑出一间七个平米、三面透空的门厅,与卧室外的敞开式廊道相接。由于冬暖夏凉、通透明亮,这片区域成了杜祥开和家人最常待的地方。为使建筑更有层次感,他给门厅设计了一个歇山顶,脊角向外延展,与两侧的平直屋檐形成高度与线条的错落。

对于剩下的四十平米,杜祥开提出了一个更令人惊诧的设想:建个亭子!逛过园林的人都知道,上规矩的亭子,八只角,八根柱,怎么着也得将近十平米,往他那院子里一搁,转身的地方不都没了?

杜祥开不说话,一个人在院子里踱踱划划,两个月后,一座两角亭,即只有八角亭四分之一大小、占地三平米的亭子,贴着院墙的东南拐角俏生生地立了起来!而且,传统亭子的元素如美人靠、匾额、抱柱等一样不少,亭子里,还搁下了两只小藤几、一张小藤桌!

那会儿,扬州还没一户人家在院子里造亭,杜祥开的这座两角亭如独秀牡丹,惊艳了众人,前来赏奇的邻居、朋友络绎不绝,就连扬州市古建专家赵立昌也被吸引来了,并大加赞叹:“你能在这么小的院子里,造出比例如此协调、样式又如此规范的亭子,真是妙手!”

亭无山不秀,园无水不活。深谙此理的杜祥开,又在亭下开挖了一个小池塘,曲曲弯弯通向东卧室廊道的下方。再选用小巧玲珑的湖石,在池边、亭沿堆叠出挑、飘、空、透的山形,使小亭如立山上,池水幽深莫测。

立体之美胜于平面。2008年,杜祥开在面积仅为九平米的西厢厨房上面,加盖了一间舒檐展脊的“紫气阁”。这座阁,让园子如同添上了羽翼,神采为之一焕。登阁推窗,又有四面风来,八方景聚,好不快哉!

园子的“硬件”,杜祥开倾尽了心血。园子的“软件”,他同样精雕细琢。他在池上架设的小桥,上下台阶总共六级,桥宽仅为三十公分,但木制栏杆刷上鲜艳的朱漆,顿时像一只眼睛,点亮了整个小院。正屋对面的白色院墙上,一枚五福砖雕仿佛半透半掩的花窗,让院子的幽深有了无尽的延展。沿门厅而下的两级踏步,他设计为半圆形,使得去往院子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十分舒适自然。

庭院深处觅桃源_天朗气清


祥庐的踏步

无花不成园。杜祥开的园子里,有名有姓的植物就有近百种,空中攀爬的、地上生长的、水中飘浮的,几乎每处空间都能成为这些生灵的乐园。四季轮回,次第开放的花儿仿佛泼洒的颜料,将园子染醉了一层又一层。

杜祥开有一手不错的刻字技术,他把文人书家给园子题的词刻在石头、竹子、木头上,然后或挂或嵌,墨香就从这些字里散发开来,飘满整座园子。有人数了数,他家的匾额共有八枚,楹联、抱柱七副。

二十多年的精心打造,让杜祥开的园子赢得了“扬州最小却最精致庭园”的美誉,慕名参观者每年多达数千人。2015年8月,杜祥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祥庐”,被列为扬州市历史建筑而受到了保护。

               不变的园林梦

面对纷沓如云的参观者,杜祥开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园子的看点,在于把扬州普通人家的园林梦变成了现实。”

坐拥一园,此生皆足。这是千百年来,扬州人萦绕在心头并浸入骨髓的梦想。

扬州造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建都广陵时就曾“筑钓台”。吴国更为江都国后,又建了可游小船的章台宫。南北朝时,南兖州刺史徐湛之在扬州城北陂泽间建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并广植果竹与芍药。寺园一体、锦绣华美的大明寺亦在南朝刘宁孝武帝大明年间建成。至隋唐,由于扬州政治地位的显要和商业经济的繁荣,造园之事日盛,先后兴建了规模宏丽的炀帝宫苑、幽深清雅的禅智寺、木兰院等。

在藩王苑邸、官筑林苑、寺庙园林气象隆盛的同时,因扬州社会安定、风光秀美,许多文人儒商汇居扬州,私人筑园在唐代渐成风气,诗云“园林多是宅”。其中,文字可考的就有周济川别墅、窦常白沙别业、张南史宅、万贞家园等数十座。《太平广记》如是描述药商裴谌的园子:“楼阁重复,花木鲜秀,似非人境,烟翠葱茏,景色妍媚,不可形状。”

责任编辑:梅静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