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城巷里的听雨书屋,园子约五十多平米,起于东南角的假山与水涧,向西逐渐低缓,直至小轩的窗台之下,形成绵延不绝的意境。南墙上嵌有园主集乾隆字自刻石匾“赏寄幽芳”。主人擅打理植物,仅亭檐那红艳艳的吊瓜,就在微信圈里引来一片赞叹。 听雨书屋 还有的人家,院落更小,但这并不妨碍主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学者韦明铧住在新式小区的一楼,院子仅二十多平米,却被他布置成一个砖刻收藏馆,人们称之为“扬州最有文化的私家庭园”。座落在深巷中、面积同样“袖珍”的梅庐,白墙上一组简洁的贴壁假山,仿佛绘在宣纸上的写意水墨画,一缕诗意便由此而生。 韦明铧的砖刻收藏馆 当然,也会有财力殷实的人造出规模宏大的园子。比如扬州北郊的甘泉山庄,占地近百亩。园中立一座石峰,高六米多。建筑一万三千余平米,其中,一间楠木大厅东西七楹,面阔十八米,进深十一米。中路建读书楼三楹,曲廊壁间嵌砖刻浅雕十块。登上园中最高建筑汇锦阁,江南青山亦涌收眼底。 甘泉山庄 爱造园,会造园,当代扬州人让古老的造园技艺得到了复苏和再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扬州城内上水平的新兴私家庭园已逾百座。2014年11月,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更名为传统造园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直关注扬州古城保护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近年来在数次考察扬州私家庭园后,颇为感慨地说:“现代社会,新房解决了居住,但丢了文化魂,各个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扬州人却在方寸隙小之间,用传统手法建造雅致的文化小园林,这弥补了城市建设中的遗憾,体现了扬州人的精气神。” 扬州人的桃源,在庭园中,更在心里…… 注:①参考赵御龙、徐亮《璨耀历史时空的扬州园林》; ② 参考许少飞《扬州园林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