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后又观看了韩国拍成的电影《许三观卖血记》,由何正宇、河智苑主演。影片的故事情节基本是按照作者的原著展开的,而且演绎的部分也很精彩,主演的实力也让影片增色不少。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在看电影对故事情节的处理。小说中的大量心理活动描写以及自然场景,并不能完全在电影中演绎出来。这就是小说能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而电影却将这种想象的空间更加直接和具体化。 而感觉遗憾的还不是在这,主要是《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吻合的,而许三观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经历了知青下乡(他的两个儿子就是在上山下乡的时候病倒的)这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在国外拍成的电影自然是无法展现的。韩国尽管可能有自然灾害、贫困,却不会有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如果是拍成国产电影,应该更能贴近小说的主题,但是却无人将之拍成国产电影,也许那些特殊历史时期和灾难中的故事不好表达吧。 文化差异拍出的效果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部作品的翻拍,也是有天壤之别的。之前看过《红楼梦》,想再看的时候,不知书去了何处,好像是被人借走,但却也无从查找。便从当当网上再买一回,迅速的看了起来。不免又回看了《红楼梦》电视剧,将旧版的、新版的都看了一部分,尤其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都和原著做了对比。 新版《红楼梦》的宝玉,俨然是稚气未脱的孩子,缺乏贵族之气。当然,在红楼梦中,一直有一个大宝玉和一个小宝玉。这也是作者一直回避宝玉的年龄问题,是因为宝玉一方面有自己的思想,向往自由的爱情,对女性有平等的意识,这俨然是一个成熟的宝玉。而他又得每天混在大观园中和小姐丫鬟在一起,应该年纪是十四五岁左右。作打油诗一首形容宝玉“遗石化玉有通灵,富贵之乡自多情。胸无治国经纬志, 枉自混匿闺帷中。”倒是很贴切。但是贾宝玉是在金陵贾家当时是旺族,应该有高贵之气,公子之气,而在新版演员中更多的是撒娇任性。 林黛玉进贾府,是林黛玉的完全出场,以黛玉的视角来写贾府。黛玉是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所以经常哭哭啼啼,爱使小性,甚至有时尖酸刻薄。当然她的美貌,她的气质在红楼梦的大花园中是一枝奇葩。 曹雪芹是这样描述黛玉的“行动处如弱柳扶风。闲静时如姣花照水”,也照此打油一首:“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犹如柳扶风。纵使体弱又多病,顾盼回眸百媚生”。这样一个美女,她的性格为什么又是如此的呢, 首先,她要将一世的眼泪还给宝玉,所以整日哭哭啼啼,给人楚楚可怜的样子。二是林黛玉寄人篱下,未免多了几分的伤感,对贾府当中的事也是多疑的,始终在心里是孤苦无依的感觉。三是是黛玉先天的体质就是很弱,经常的生病,而且药力也很难治好她的病症。四是她与宝玉的感情,因为她们是木石前盟,而宝玉和宝钗是金玉姻缘,一个是前世注定,一个是人间的所为,是封建的男婚女嫁。正因为对爱情的不确定之感,也使黛玉更加多疑,而且黛玉在贾府很少有人倾诉的,因此只能经常的以泪洗面。 而在新版《红楼梦》中的黛玉,她的脸是圆的,而且泛着年轻健康之色,不像有书中所说的不足之症。而且在进贾府的表演也是没有对旧版的超越,而是简单模仿而已。尤其是演员的服饰,色彩分割不是很明显,岁数小的和岁数大的,基本看不出有太大的差距。而且,最难理解的是剧中演员的头型,都是一个样,甚至在开始的几集里,看不出那是哪个,长的除了好看一点,没什么特点和气质。在进贾府的时候,黛玉居然用袖子来擦拭眼泪,那个时代应该用手帕的啊,而且封建礼仪要求是很严的啊,而此举实为不雅。 旁白过多,大量的篇幅是剧中的那个旁白,他无疑是整个剧中的主角,当然是为了按照剧本,不脱离剧本,但有的场景是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演来实现。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人们对王熙凤的情感,“恨熙凤,骂熙凤,不见熙凤想熙”,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更加丰满更加贴近生活的人物。贾母向黛玉介绍的时候的评价还是很准确的,说她是这的泼辣户,都叫她凤辣子。 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出场中,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声。而且她的服饰华丽,装饰很多,珠光宝气。但是却让人有俗气之感。在黛玉的眼中这样描述熙凤的相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黛玉的观察是很准的。熙凤是美的,柳叶眉,丹凤眼都是美女的象征,而在丹凤眼前加以三角,在柳叶眉前加以吊梢,足以看出熙凤的毒辣,阴险的一面。那么在进贾府后王熙凤对黛玉的关心,对贾母的奉承,博得贾母的信任和喜爱,都是她泼辣的表现,而在贾琏和尤二姐在一起厮混之时,她的酸辣十足,最终用计把尤二姐骗进贾府,使之自己难以忍受在贾府的生活而吞金而死,足以见得她的毒辣。而且在一部红楼梦中,被王熙凤设计弄死岂止尤二姐一人。 在新版的《红楼梦》王熙凤的扮演者姚迪也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但是她的表演机械的多,缺乏内容。而旧版里邓婕饰演的王熙凤,从她的眼神、表情中都能表现出凤辣子的特点。 薛宝钗应是一个健康美的人物,而且她遵循封建礼仪,从不越雷池一步,做任何事都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但是宝玉并不是喜欢薛宝钗的,贾宝玉是一个前卫思想的人,追求爱情、自由,而不被功名利禄所困,因此当薛宝钗和袭人劝他读书,他便很生气。他挨打大多也是不读书而导致的。但贾宝玉不是不读书,而是不读无用之书,他的诗写的与黛玉、宝钗不相上下,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虽然在当时看来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林黛玉从未劝过他读书,考取功名利禄,他自然与这个林妹妹走的更近。 经典终归是经典,也许是因为它承载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吧。纵使后人用巨大的投资、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场景,也无法超越经典的地位。艺术也是如此,历经时间的检验,历久弥新;饱经岁月的洗礼,意蕴更加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