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理性之旅:进一步认识独断论和怀疑论——《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4)

来源:刘峰律师博客 作者:刘峰律师博客 发布时间:2017-06-13
摘要:原创 【文前说明】:《跟刘峰律师读康德》系列文章是由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刘峰律师正在写作的系列文章,用以解读康德哲学,同时将在未央大课堂上以现场讲座和视频录像网上播放形式陆续进行。该系列文章和课程将通过各种视角的具体主题为切入点,全面阐释、解
原创 【文前说明】:《跟刘峰律师读康德》系列文章是由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刘峰律师正在写作的系列文章,用以解读康德哲学,同时将在未央大课堂上以现场讲座和视频录像网上播放形式陆续进行。该系列文章和课程将通过各种视角的具体主题为切入点,全面阐释、解读康德批判哲学。让解读者和受众与这位最伟大的哲学家对话。文章和讲座不一定同步,但文章计划年度数量为一百篇以上。并尽可能做到每日一篇。不管是文章还是讲座,刘峰律师将竭尽可能用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和听众阐释人类思想史、哲学史上最深刻、最艰涩、最难懂的哲学。同时,还将以《理性之旅》作为书名,日后将全部文章结集为著作出版。 关注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关注未央大课堂,关注刘峰律师,关注康德哲学系列文章和讲座。让我们共同走进理性之旅。 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峰2017年5月25日广州 进一步认识独断论和怀疑论——《理性之旅: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4)作者:刘峰,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7年5月29日写于广州 独断论和怀疑论,对康德哲学来说,是一对无比重要的概念。可以说,康德全部的哲学就是围绕着他们建立起来的。然而这并不是我把这一对概念单独提出来作为一篇文章主题的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深入理解它们,我们不妨从《纯粹理性批判》序言里摘抄康德的几句话,来看一看康德是怎么对它们进行定义的。康德在第一版序中上来一开头就说:“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个门类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它为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来的,但它又不能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很多人不知道康德这是在讲什么,不要紧,暂且听听他这样说。紧接着,康德又说:“人类理性陷入这种困境并不是它的罪过。它是从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同时又通过经验而充分验证了其运用的有效性的那些基本原理出发的。借助于这些原理,它正如它本性所将导致的那样,步步高升而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将永远停留在未完成状态,因为这些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就这样,它就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运用,却仍然显得是那么不容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同意。但这样一来,人类理性也就跌入到黑暗和矛盾冲突之中,它虽然由此可以得悉,必定在某个地方隐藏着某些根本性的错误,但它无法把它们揭示出来,因为它所使用的那些原理当超出了一切经验的界限时,就不再承认什么经验的试金石了。这些无休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做形而上学。”康德其实是把“形而上学”是个什么东西,以及它在康德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命运给表述了出来。然后,康德又说:“曾经有一个时候,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并且,如果把愿望当作实际的话,那么她由于其对象的突出的重要性,倒是值得这一称号。今天,时代的时髦风气导致她明显地遭到完全的鄙视,这位受到驱赶和遗弃的老妇像赫卡柏一样抱怨:不久前我还是万人之上,以我众多的女婿和孩子而当上女王,到如今,我失去了祖国,孤苦伶仃被流放他乡”这一段是进一步指出形而上学如何从女王跌为孤苦老妇的现代命运的。再看紧接着的一段,最重要的是这一段:“最初,形而上学的统治在独断论者的管辖下是专制的。不过,由于这种立法还带有古代野蛮的痕迹,所以它就因为内战而一步步沦为了完全的无政府状态,而怀疑论者类似于游牧民族,他们憎恶一切地面的牢固建筑,便时时来拆散市民的联盟。但幸好他们只是少数人,所以他们不能阻止独断论者一再地试图把这种联盟重新建立起来,哪怕并不是根据任何在他们中一致同意的计划。在近代,虽然一度看来这一切争论似乎应当通过(由著名的洛克所提出来的)人类知性的某种自然之学来作一个了结,并对那些要求的合法性进行完全的裁决;但结果却是,尽管那位所谓的女王的出身是来自普通经验的贱民,因而她的非分要求本来是理应受到质疑的,然而,由于这一世系事实上是虚假地为她捏造出来的,她就可以仍然坚持她的要求,这就使得一切又重新坠入那陈旧的、千疮百孔的独断论中去,并由此陷入到人们想要使科学摆脱出来的那种被蔑视的境地。今天当一切道路都白费力气地尝试过了以后,在科学中占统治的是厌倦和彻底的冷漠态度,是混沌和黑夜之母,但毕竟也有这些科学临近改造和澄清的苗头,至少是序幕,它们是由于用力用得完全不是地方而变得模糊、混乱和不适用的。……这个时代再也不能被虚假的知识拖后腿了,它是对理性的呼吁,要求它重新接过它的一切任务中最困难的那个任务,即自我认识的任务,并委任一个法庭,这个法庭能够受理理性的合法性保障的请求,相反,对于一切无根据的非分要求,不是通过强制命令,而是能够按照理性的永恒不变的法则来处理,这个法庭不是别的,正是纯粹理性的批判。”这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1781年版)的序言里的开头几句话。摘抄于此。仅就这么短短的几小段,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康德的行文风格,又可以看到康德写作《纯粹理性批判》的目的。即,为人世间的是非对错建立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庭。由它来裁决一切真理与错谬。这只有神才敢有的抱负,但康德去干了。当然,也包括裁决独断论和怀疑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康德善用比喻,而且比喻全部都用地无比高明和贴切。正是在一开始,康德把独断论比喻成专制统治的政府,而把怀疑论比喻成绝不服从统治的游牧民族。独断论是专门搞建设的,而怀疑论专门是来搞破坏的。而具体一点来说,被康德比喻成过气的落寞的女王的旧的形而上学,是独断论者的产物,也是它的表现。相比怀疑论,独断论更需要多一点文字来理解。独断论这一概念,是康德第一个明确使用的。独断论的基本含义是:它是一种主观武断的结论。结论下的自信干脆,却又不容质疑。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既超级自信,又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如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一切真理都来自上帝”,“上帝本身不仅是真理,而且还是最高的第一真理”(《真理论》)。又好比汉代董仲舒所说,此所谓“道之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但其背后,又暗含着信任的态度、追求的态度、建设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态度。它的问题在于自负。既然提到“自负”这个我们今天的话,再用今天的话说:自信和自负到底该怎么区分和辨识呢?我到底该夸你自信呢,还是该烦你自负呢?其实,只要下结论,就都有武断的嫌疑或者性质,因为凡是结论都是人下的,先不说武断与否,而是人就有主观性,况且又拿什么标准来定武断不武断呢?是谁比谁更有认知能力呢,还是谁比谁更有经验呢,还是谁比谁更聪明呢?到底明确的标准在哪里?如果说武断没有标准,那么你可以说任何人都是武断的,也可以说任何人都不是武断的,谁都可以互相指责,互相鄙视。而这就是怀疑论。怀疑论是不承认任何标准的。一切标准都是他妈的扯淡。没有标准的人也就是没有对错的人,没有对错的人那真是可怕的。所以被康德比喻成游牧民族,主要用以形容其狂野不羁和不顾后果。但今天的中国社会有这个标准吗?没有标准,这就叫虚无。虚无,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汇。如此一来,这就没有多大意思了。但如果有标准,标准是什么?谁来定?有个标准就会有被人骂傻的可能,当然也有被人夸聪明的可能?可是到哪去找这个标准呢?你哪怕就具体的事情提出自己的标准,你以为经得起进一步追问。看起来是个标准,一追问下去,发现根本是个站不住脚的标准。也就是说,还是没有标准。那么,按照这个思路下去,问题就大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最终后果就是真理标准问题。尤其在实践领域,比如说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标准呢?而且这很可能是道德判断,那背后实际上是道德标准?这就更复杂了。对比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不是活生生的写照。所谓混乱、所谓沦丧、所谓虚无、所谓浮躁、所谓……可是已有的标准你又愿意接受吗?臣服吗?然而,康德就是迎面这些问题而去的。换一个语境,换成我们每日实实在在的生活语境和现代语境。我们每天都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中生活着,既要考虑自己的是非对错,又要考虑别人的是非对错,这个问题,我们在哪里不会遇到,又在哪个时间不会遇到。具体的也好,概括的也好。我们何曾离得开,逃得掉?尤其将是非对错往前一步,迈入到好坏的领域。你以为你对吗?你以为你这个人很好吗?那是你的自以为是,不要自欺欺人了。但是一个人不应该有自信吗?否则老以为自己这个不对那个不好,不就是自卑了吗?这些看起来很生活化的东西,归根结底,不过是独断论和怀疑论的问题,也全部都在康德哲学里。我曾经说过,看起来离我们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康德哲学,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好像只不过一个“自”字,就像这里所提到的,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信、自负、自恋、自私、自大、自卑、自爱、自重、自尊、自……这些概念,太熟悉太亲切不过,但恐怕稍有心智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生活的根本性。它们看起来太简单不过,可是又有谁真正把它们定义准确过?把它们之间的区别真正说清楚过?看似简单,可谁曾想过,它们的背后,其实真正的性质,竟然是真理问题?所以,这些概念,也将会不断地出现在康德的著作里,或者以潜隐的方式出现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虽不把自负这个概念点明,实际上就是这个概念;或者直接就出现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在《实践理性批判》里,这些概念比比皆是。我曾经说过,康德哲学就是奔着对人类的自负进行揭示而去的,这是针对对独断论的透析和批判。而同时,康德哲学更是奔着对人类的自负而去的,这是针对对怀疑论的透析和批判。按理说,对怀疑论,应该是自卑,但我对怀疑论没有用“自卑”,因为自卑只是自负的另一种表现。自卑和自负,只有一线之隔。一个自负,足够了。那么,与其说,我们是要去学习康德深邃艰涩的哲学的,去学习关于真理的知识的,不如说去看看康德是怎么让我们看清看透什么是自卑什么是自负的。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视角。《理性之旅:跟刘峰律师读康德》系列文章(5)预告: 《康德在序言中对真理标准的揭示和概括》 【且听峰声】:由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刘峰律师引领的,一群向往巅峰的人,散发的在虚无中对存在进行叩问的心灵之声。欢迎你走进他们的思想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刘峰律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