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法律和社会科学”17年教学大纲 (转)

来源:刑者有疆 作者:刑者有疆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22
摘要:参考与学习 “法律和社会科学”17年教学大纲 侯猛课程介绍这门课主要面向法科学生在两个层面上加以传授:一是在司法和立法实践中如何运用社会科学;二是在法律研究中如何运用社会科学。课程重视真实案例裁判文书的阅读,以及围绕案例展开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文献
参考与学习 “法律和社会科学”17年教学大纲 侯猛课程介绍这门课主要面向法科学生在两个层面上加以传授:一是在司法和立法实践中如何运用社会科学;二是在法律研究中如何运用社会科学。课程重视真实案例裁判文书的阅读,以及围绕案例展开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文献的阅读。这门课旨在培养学生规范分析与社会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整体理解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奠定知识基础。这门课也是更专业化的跨学科法律课程的入门课程。第1编 应用第1讲事实问题与社会科学要点:裁判事实、证据规则、立法事实。必读文献:侯猛:《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中国法学》2015年第6期。选读文献:1、约翰.莫纳什、劳伦斯.沃克:《法律中的社会科学》(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英文简写本(北大图书馆藏)为:John Monahan, Laurens Walke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in Law, Foundation Press, 2006, Chapter One. Social Science Used to Determine Facts。选读案例:“快播案”庭审实录。第2讲法律问题与社会科学要点:后果导向、利益衡量、职业激励。选读文献:John Monahan, Laurens Walke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cience in Law, Foundation Press, 2006, Chapter Two. Social Science Used to Make Law。选读案例:德国“终身自由刑”案(张翔主编:《德国宪法案例选译》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2编 方法第3讲法律解释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要点:法律规范个案法、法律经验个案法、社会学人类学个案法、语境论。必读案例:“许霆案”裁判文书。必读文献:1、《中外法学》2009年第1期(陈兴良、张明楷、刘明祥、陈瑞华、周安平、苏力)讨论许霆案6篇文章。选读文献:1、多米尼克·戴泽:《社会科学》,彭郁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2、葛云松:《一份基于请求权基础方法的案例练习报告——对于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法律适用》,《北大法律评论》第16卷第2辑。3、苏力:《语境论——一种法律制度研究的进路和方法》,《中外法学》2000年1期。第4讲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要点:定性与定量、计量方法、因果关系。必读案例:Betty Dukes v. Walmart。选读文献:1、John J. Donohue III, Steven D. Levitt, The Impact of Legalized Abortion on Crim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2001。2、LLSV,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 vol. 106, no. 6。3、唐应茂:《民商事执行程序中的“双高现象”》,《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卷(2006)。第5讲法律研究的知识类型要点:跨部门法学研究、跨学科法律研究、经验与规范。必读文献:王鹏翔、张永健:《经验面向的规范意义——论实证研究在法学中的角色》,《中研院法学期刊》第17期。选读文献:1、《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主题研讨:“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以下2篇论文:贺欣:《转型中国背景下的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成凡:《社会科学“包装”法学?——它的社会科学含义》。2、刘思达、侯猛、陈柏峰:《社科法学三人谈: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原载《交大法学》2016第1期。3、《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苏力、陈柏峰、侯猛、李晟、谢海定)专题讨论“中国法学研究格局中的社科法学”5篇文章。4、季卫东:《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美国的“法与社会”研究运动》,《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2辑。5、程金华:《四倍利率规则的司法实践与重构——利用实证研究解决规范问题的学术尝试》,原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3期。第3编 进路第6讲法律社会学要点:社会后果、法律与社会理论、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必读案例:“药家鑫案”裁判文书。必读文献:《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陈柏峰),《法学》2011年第6期(苏力)、10期(邱兴隆),讨论药家鑫案3篇文章。选读文献:1、强世功:《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文化纵横》2013年第5期。2、刘思达:《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历史与反思》,《法律和社会科学》第7卷。选读案例:“山东非法疫苗案”裁判文书。第7讲法律人类学要点:全球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律多元、情理与法律、民族志。必读案例:“泸州二奶案”裁判文书。必读文献:黄卉:《论法学通说》,《北大法律评论》第12卷第2辑;何海波:《何以合法?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金锦萍:《当赠与(遗赠)遭遇婚外同居的时候:公序良俗与制度协调》,《北大法律评论》6卷1辑。选读文献:1、吉尔茨:《地方性知识》,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2、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4卷。3、朱晓阳:《“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进路》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8讲法律经济学要点:交易成本、经济后果、知识变迁。必读案例:“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裁判文书、“360诉腾讯垄断案”裁判文书。必读文献:侯猛:《不确定状况下的法官决策——从“3Q案”切入》,《法学》2015年第12期。选读文献:1、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2、陈若英:《中国法律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路径与挑战》,《法律和社会科学》第7卷。3、张巍:《法经济学与中国司法实践》,《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4卷第1辑(2015)。选读案例:“微信商标案”裁判文书。第9讲法律与认知科学要点:有限理性、认知偏差、故意vs.过失。必读案例:Scott v. Harris。必读文献:Dan M. Kahan, David A. Hoffman & Donald Braman, Whose eyes are you going to believe? Scott v. Harris and the perils of cognitive illiberalism, Harvard Law Review, Vol.122, 2009。选读文献:1、Christine Jolls, Cass R. Sunstein, and Richard Thaler,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Law and Economics, Stanford Law Review, Vol. 50, May 1998。2、戴昕:《心理学对法学的介入》, 《法律和社会科学》第2卷。3、李学尧、葛岩、何俊涛、秦裕林:《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4、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选读案例:“孙伟铭案”裁判文书。第10讲法律与文学要点:修辞的法律功能、法庭叙事 vs. 公众叙事、“秋菊案”。必读案例:“他妈的案”裁判文书、“台开案”裁判文书。选读文献:1、梅丽:《诉讼的话语——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人的法律意识》,郭星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六章“初等法院的话语”。2、冯象:《木腿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法律与文学(代序)”。3、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4、尤陈俊:《中国法治事业中的空间因素与性别因素——从<秋菊打官司>的角色隐喻切入》,《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3期。选读案例:崔英杰案裁判文书。第4编 专题第11讲婚姻家庭要点:家庭的功能、财产问题、家庭的形式。必读案例:最高法院婚姻法解释(三)、Obergefell v. Hodges。必读文献:《文化纵横》2011年第1期(强世功、赵晓力、吴飞、顾骏、马忆南)5篇讨论文章。选读文献: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Alford, William P. "Have You Eaten, Have You Divorced? Debating the Meaning of Freedom in Marriage in China" in Realms of Freedom in Modern China (William C. Kirby e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第12讲性与生育要点:生育问题、社会生物学。必读案例:“胚胎继承案”裁判文书。选读文献:1、费孝通:《生育制度》。2、波斯纳:《性与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特别是“第三编 性态之规制”。3、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讲基层社会要点:基层社会的法律与秩序、土地制度、外嫁女纠纷、同命不同价(城乡差异)。选读文献:1、《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0卷(2012)“法律与乡村治理”专号。2、贺欣:《为什么法院不接受外嫁女纠纷》,《法律和社会科学》第3卷(2008)。3、陈柏峰:《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4、朱晓阳:《“彻底解释”的农民地权观》,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8卷。第14讲党国体制要点:党与法治、党管政法、信访。必读案例:“辽宁贿选案”相关文件。选读文献:1、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卷。2、刘忠:《读解双规:侦查技术视域内的反贪非正式程序》,原载《中外法学》2014第1期。3、侯猛:《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6期)。4、陈柏峰:《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原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2期。5、刘思达:《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原载《交大法学》2013年第1期。6、汪庆华:《政治中的司法:中国行政诉讼的法律社会学考察》,第二章“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涉诉信访与行政诉讼”。7、王启梁:《国家治理中的多元规范:资源与挑战》,载《环球法律评论》 2016年第2期。选读案例:“唐慧案”相关裁判文书。第15讲司法制度要点:司法改革、公检法关系、法院管理。必读案例:“雷洋案”相关法律文书 vs.香港警察袭击占中示威者案裁判文书选读文献:1、劳伦斯.鲍姆:《法官的裁判之道——以社会心理学视角探析》,李国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3、戴昕:《冤案的认知维度和话语困境》,原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2006)4、顾培东:《当代中国司法生态及其改善》,原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5、左卫民:《法院院长角色的实证研究》,原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1期。选读案例:“赵作海案”相关裁判文书。第16讲政府规制要点:行政规制、法院规制。必读案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选读文献:1、宋华琳:《药品不良反应与政府监管制度改革——从安徽欣弗事件引发的思考》,《法学》2006年第9期。2、邓峰:《传导、杠杆与中国反垄断法的定位——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反垄断法审查案为例》,《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3、陈若英:《超脱或应对——法院与市场规制部门的竞争》),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4卷第1辑。4、桑本谦:《“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研究》, 原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5、胡凌:《谁拥有互联网信息——从百度文库说起》,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4卷第1 辑(2013)。6、刘燕:《验资报告的“虚假”与真实: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6】56号》,《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7、侯猛:《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功能——再评“中福实业担保案”》。选读案例:“中福实业担保案”裁判文书。第17讲引证制度要点:法学引证、法律引证选读文献:1、成凡:《法学知识的现状偏差——以麻风病作为切入点》,《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6期。2、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3、侯猛:《CSSCI法学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2辑(2009)。4、张巍:《“海龟”比“土鳖”跑得更快吗?——针对中国一流法学院师资学术表现的一个计量研究》,《光华法学》第四辑(2009)。5、侯猛:《判决书对民事司法解释的引证》,《法律和社会科学》第3卷(2008)。建议读本1、《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CSSCI),法律出版社。2、王启梁、张剑源主编:《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运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莱塞尔:《法社会学基本问题》,王亚飞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4、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5、朱晓阳、侯猛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波林斯基:《法和经济学导论》(第三版),郑戈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7、Kitty Calavita, Invitation to Law & Socie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8、Patricia Ewick & Susan S. Silbey, The Common Place of Law: Story from Every Da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责任编辑:刑者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