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图书馆建馆始末
来源: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 作者: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京师图书馆建立:危机之下的选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古老而与世隔绝的中国被强行吸纳进世界的滚滚大潮中,并从此进入了内忧不断、外患频发的近代史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甲午战败,不仅宣告了以“自
京师图书馆建立:危机之下的选择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古老而与世隔绝的中国被强行吸纳进世界的滚滚大潮中,并从此进入了内忧不断、外患频发的近代史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甲午战败,不仅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破产,而且也导致帝国主义进一步全面扩大对华侵略,直接引发了瓜分危机。其后戊戌变法运动被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巨额赔款的掠夺,以及“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方针的确立,使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顾维钧在谈到当时中国的状况时曾说:“我感到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知识和文化革命的痛苦阶段,虽然没有进行政治革命,但国家和人民在思想上很不稳定……整个国家都在动荡中。” 在如此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清政府和知识分子也在不断探索维护统治和救国救民之路。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日益广泛,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展与加深。虽然洋务运动的破产阻断了“实用救国”之路,但另一条“教育救国”的道路却被逐渐探索出来,涌现出许多诸如废除八股、建立新学堂学制、派遣留学生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传统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新教育的萌芽。其中也包括建立新式图书馆,以此典司教化、传播中西方文化。 建馆始末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就有了以创建国家图书馆来培养人才的想法。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一月,孙家鼐奏办官书局,建议在京设藏书院。同年五月,刑部侍郎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主张:“自京师及十八行省会,咸设大书楼。”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月,政务处奉准成立学部,由洋务派大学士张之洞掌管。同年闰二月,学部奏定官制,设立五司,专门司掌大学及专门学堂、各种学会、图书馆及留学事务。同年,学部参事罗振玉在《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中说:“保固有之国粹,而进以世界之知识,一举而二善备者,莫如设图书馆……鄙意此事亟应由学部倡率,先规画京师之图书馆,而推之各省会。”罗振玉对日本教育非常推崇,1901年曾奉两江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刘坤一之命,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和财政。回国后即于自己主办的《教育世界》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倡导建立新学制和图书馆。在《私议》一文中,他指出了中国古代封建藏书楼的弊端——即只能保存“国粹”,却无法适应近代中国“西学”盛行的趋势。他认为,只有像先进的外国那样,建立公共性的现代化图书馆,才能既保了国粹、又进了新学,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与此同时,罗振玉还提出了建立图书馆的具体办法:首先要“择地建筑”。“图书馆宜建于往来便而远市嚣,不易罹火灾之处”且需“规模宏大”。其次应“赐书以立其基”,并将图书馆的书籍分为中外两部分。第三是“开民间献书之路”。认为应该援照“采民间之书以充库”的旧例,以奖励的方式,收集百余年来遗落在海内外藏书家手中的图书。四是“征取各省志书及古今刻石”。五是“置写官”。将民众不愿意献出的珍贵图书资料抄写誊拓,并对“写官”的待遇和数量做出了规定。六是“采访外国图书”。罗振玉认为:“外国图书至繁赜,宜先择最新最要者购之。先由调查员于调查建筑时,向专门学家咨访,写成应购书目。回国后可依目购之。以后逐年增置,以期完备。”除上述办法之外,罗还标注道:“至监守之法、借阅之例、设官之员数等,应参考各国成规而采用之。”可以说,相比于之前孙李二人建立国家图书馆的简单构想来说,罗振玉的构想不仅显得更加生动可行,而且强调了收藏外国图书的重要性,的确煞费苦心。 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清学部为筹备立宪,创办图书馆,并颁布图书馆章程,确定在京师开办图书馆。随即又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图书馆的名称为京师图书馆,并确定经费筹拨、稽查和设立数量等事宜。 同月,晚清洋务重臣张之洞以学部名义上《分年筹备事宜折》,在折中张之洞确定1909年的筹备任务是“颁布图书馆章程”、“开办京师图书馆”,次年则“各省一律开办图书馆”。七月,他又上《筹建京师图书馆折》,该折首先指出:此前“臣部奏陈预备立宪分年筹备事宜,本年应行筹备者,有在京师开设图书馆一条,奏蒙允准,钦遵在案。自应即时修建馆舍,搜求图书,俾承学之士,得以观览。”接着,张之洞又继续强调设立京师图书馆的必要性:“图书馆为学术之渊薮,京师尤系天下观听,规模必求宏远,搜罗必极精详,庶足以供多士之研求,昭同文之盛治。”“京师创建图书馆,实为全国儒林冠冕,尤当旁搜博采,以保国粹而惠士林。”虽然“近年各省疆臣,间有创建图书馆,购求遗帙,以供众览者”。他在奏折中还援引江苏巡抚端方的例子,说他不惜巨款,在杭州购置藏书楼与众多图书。 然而,面对建立图书馆的困难,张之洞自己也承认“经籍散佚,征取良艰,部款支绌,搜求不易。”他担心国内善本流失海外,警告清庭如不设法搜罗保存,数年之后,中国将会“求一刊本经史子集而不可得”。同时又指出,图书馆的设立必须近水远市;书库应尽量购民房,勿建楼,以节省经费。为了弥补官办之不足,张之洞还提出要求:“图书馆开办以后,如有报效书籍及经费者,拟请援照乾隆时进书之鲍廷博、光绪时进书之广东高廉道陆心源奖励成案,由臣部视其书之等差,及款数之多寡,分别请奖,以示鼓励。” 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二十五日。京师图书馆曾从学部领回一颗木质关防印信,但终未启用。九月九日宣统皇帝御批兴建京师图书馆,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为首任监督,馆舍设在北京什刹海北岸广化寺。宣统二年(1910)六月初一,京师图书馆监督缪荃孙仍未到任,因此只好由副监督徐坊签署报送学部文件,要求启用京师图书馆关防。关防的启用,意味着京师图书馆作为学部下属的一个正式机构开始正式运作了。第二年十月,图书馆开始在地安门外广化寺开办储藏馆舍,并采集中外图书。京师图书馆就此开始运作。 然而,早期的京师图书馆还存留着皇家图书馆的性质,一直没有对外开放,直到1912年8月才开馆接待读者。 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奏准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确立图书馆的宗旨为:“保持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同时对图书馆的各项事宜做了规定,并将书籍分为两类,一类存档,一类供阅览。 京师图书馆在短期内编纂了大量书稿,其成绩显著与首任监督缪荃孙有关。缪荃孙是著名的图书金石目录学家,他在任期间带领编制了大量善本书目,他的《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制的第一部图书馆目录,后来刊载在《古籍汇刊》上。 退还庚子赔款的资金支持 虽然国立图书馆已建立,但经费仍旧比较拮据,要粉饰门面,却也不得不一省再省。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京师图书馆为下年预算呈文学部文中说:“本馆现租广化寺为暂行试办馆之地,至四年购妥房间,必须添设科员写官及一切杂费。此经常岁出一门所以增一万二千余两之理由也……本馆为万国观瞻所系购置馆地为当务之急,预算修建费五万两仅能勉强敷用。”“此外各项皆系要需,似属不能再减。相应咨呈大部核办可也。” 在京师图书馆的建馆过程中,庚子赔款的退还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庚子赔款退还一事从1904年提出开始,到1908年底,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向中国退还止,时间长逾四年。其间经历了日俄战争、粤汉路权问题、抵制美货运动、连州教案等重大事件,波折不断。之所以最终能通过磋商获得成功,有中方的努力,也有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耗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七十六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1923d0100dz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