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香港,非常想去香港的图书馆看一看,想看看有没有国内看不到的法律研究资料和书籍,可以学习学习。尤其是香港、台湾与澳门与内地同根同源,这三个地方的法律资料和书籍对内地非常有借鉴意义。香港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很发达,除了有中央图书馆,还有十几个分区图书馆,各个大学也有自己的图书馆。只不过,大学的图书馆一般只对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开放。 先去了中央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位于铜锣湾,交通便利,多个公交线路可以到达,地铁的话可以坐到天后站,再走三四分钟就到了。铜锣湾应该是香港比较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比较嘈杂的。可是走到中央图书馆附近发现静了下来,周围没有了商业和摩天大楼,旁边有一个操场,有些人在跑步。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人可以安静的看书,在规划上做了特殊设计。 进入中央图书馆只有一道防损门(报警门),没有安检,不用出示身份证或者港澳通行证(根据内地的经验,我都准备好了),我还去服务台询问看书是否需要办卡,工作人员告诉我:看书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借书才用办卡。看来,我多虑了,这里不必草木皆兵。 一楼是大堂,法律类书籍在三楼,二楼是儿童阅读区,每个楼层之间在没有任何门,不像国家图书馆一样划分为若干区域,进入每个区域都需要再次刷卡或者身份证,每个门都有工作人员看守。对于单独一层开放的儿童阅读区,我有些新奇:国内很多图书馆是不允许儿童进入的,国图也只是划定了块地方供儿童读书,但是跟成人阅读区完全分开的,家长、孩子看书无法两全——其实,我感觉国内的图书馆好像并不欢迎儿童进入,也许认为儿童吵闹,增加管理难度。当我经过二楼的时候,发现不但有一整层的儿童书籍,而且设计、布局也比较活波,照顾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另外还有专供儿童游戏的区域。我看到有十几个孩子像小大人一样在安静的读书,家长在一旁陪着读自己的书,很温馨的样子。好像节省了工作人员,还实现了家长和孩子各得其所。这个国内图书馆应该借鉴借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曾经有一个照片爆红网络:日本的小学生在候机的时候,没有人玩手机或者打闹,而是都在安静的看书。我们的孩子呢?恐怕玩电子产品的比读书的多。 三楼一半是中文书,一半是英文书。我的英文阅读速度太慢,为了在有效时间内多看一些书,自然选择了中文书。找到法律类的书一看,发现香港虽然是法治社会,但是法律书真的不多。在国图,法律类的书至少要占到七八排书架,可是这里法律类的书只占了一排书架。不仅如此,这一排法律类的书,还有不少是内地出版社出版的书,比如人民大学老师写的书。还有一部分是台湾出版的书,纯粹香港出版社出的书籍并不多。难道是因为中央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主要供一般大众看的,那些教授写的书都放在大学图书馆里面,不放在公共图书馆吗?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内地的法律院校多、学者多、法官多、律师多,内地的法律实践也比较复杂,法律争辩激烈,这些因素导致内地的法律研究很繁荣,出版的著作比较多。 内地出版的法律书我回京后还有时间和机会看,自然要选择香港或者台湾的法律书。台湾的法律书很多都是竖排,这让我这种习惯了横排阅读的读者特别不习惯,所以先舍弃了台湾出版的法律书,只看香港的。其实,即使香港出版的书相比不如内地的多,也有不少。我选了几本介绍香港律师制度和香港与内地法律对照的书。 作为内地的读者,读香港出版社出版的书,最大的障碍应该是繁体字了。好在我之前有不少阅读繁体字的机会,读起来并不吃力。话说,内地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究竟是对是错呢?这个问题很多人讨论过,主张各异,我觉得可能弊大于利吧。 四楼摆放的是过期期刊。我看了一下有关法律的期刊,同样内地、香港、台湾的都有,不过大多都是时间久远,最近的也大概是十年前的。对于法律这个专业而言,每年都在变化,十年的时间好多法律规定和理论已经时过境迁,没有多少参考意义啦。如果是研究艺术或者文学,也许参考价值更大一些。五楼摆放的是当期的期刊,品种与四楼大同小异,就法律部分而言,,以内地的法律期刊为主,间杂着几本台湾和香港的期刊。翻了翻,没有多少感兴趣的,所以也没有太多逗留。 总的来看,就藏书量而言,香港中央图书馆比不上国图,不过英文类书籍比较丰富;就设施设备的先进性而言,国图好似更好一些。不过,香港中央图书馆更为人性化,更有关照心,工作人员态度更好。门口那位保安,看上去年龄估计要五十多岁了,非常绅士,很有风度,满面笑容,对读者很热情。相比之下,我们国图的工作人员可是差劲了好多。第二天,我去了油麻地公共图书馆,像是中央图书馆的缩小版,小一些,更为便民一些,其它的方面差不多的。(作者:赵虎 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