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在飞〔沧子君〕 圣诞节来了,在一部分人的狂热追捧和大部分人沉默以对的情况下来了。她来得也很是时候,就夹在冬节与新年元旦之间,接二连三的节日来临的确让人们有点应接不暇,喜欢她的人倒是无所谓,心里还高兴着呢! 很显然,圣诞节是舶来品,是西方基督徒的节日。不知从何时起她被移植了过来,逐渐逐渐就成了气候。尤其是这几年,喜欢她的人竟然越来越多,喜爱程度也越来越膨胀,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头。起初我有些纳闷,自然地带出了许多感性化的疑问,比如,你一个在本土并没有多少底蕴的洋节,凭什么这么快就站稳了脚跟,还开拓了以年轻人为主的广大市场。后来我很认真而又理性地想了一想,也就想明白了。 其实,喜欢过圣诞节的人并不一定喜欢耶稣,也无需了解耶稣是谁以及圣诞节有些什么内涵。这就像我们许多人过端午节一样,没有太多必要去了解屈原或伍子胥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们,人们只要知道这是一个传统节日,清楚应该怎么过就是了。圣诞节自然也如是,相当多人仅把她看作是一个舶来的节日,并没有多少深刻的意思,与是否信奉基督天主教根本就无关。 那么,许多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过圣诞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是由于一种属于陋习的思维定式所致,他们总是天真地认为凡是洋东西都代表着新潮时尚和富有浪漫激情。而年轻一代大多喜欢追求这样的生活,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圣诞节于是就成了气候。这也解释了年轻人是贺圣诞的主要参与者这个现象,我们确实无须大惊小怪。 我认为,不论是何种节日,也不管是洋节还是土节,要想为人们所接受进而生根发芽,最重要的是其能否给人们带来开心快乐和精神充实。失去了这个基本意义,什么节日都不会得到长足发展。许多附和者其实并不了解圣诞节的积极意义所在,她除了宗教色彩之外,也有非常积极的内容,如圣诞老人的出现,别说是给孩子们,就是给大人也能带来一种快乐的希望。人生绝不能缺少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追求的动力,这才是这个节日所显现的伟大魅力,可惜许多人并不在乎这个。 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心是宽广的,同时用本土文化去改造和消化外来文化的力量之强大与方法之灵活也是无与伦比的。不妨看看,圣诞节这么一个西方纪念耶稣诞辰的盛大节日,来到本土后经年轻人一阵活学活用,就基本上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不再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天主教徒当然除外〕,甚至把节过得完全与宗教之事不沾边,反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激情与狂欢、爱情与浪漫、吃喝与玩乐气氛的节日,这才是最有趣的事。 我们国家的民众一般只信奉佛教与道教,但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这两教均没能成为国民的坚实信仰,远道而来的洋玩意儿圣诞节就更不可能成为主宰国民思想的信仰了,不喜欢过圣诞的人对这点应该大可放心。然而这一点又是可悲的,正是由于缺乏信仰之心,从而导致了许多现代人对所有节日内涵的逐渐淡化,最终将节日演变成为一个只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吃喝玩乐虽可带来片刻的欢愉,却无法带来节日的原义所能带来的思想充实。 说真的,一些国人虽然迷信佛道,却远未达到会为其抛头颅洒热血的程度,因为有不少人心如明镜,深知佛祖观音等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信奉他们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当然也有不少人可是真信,他们一直以为神佛是真的存在,一生就活在糊涂之中而从未明白过。所谓文明的西方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同样不会愚蠢到以为上帝真的存在,也是为了得到精神寄托。通过宗教方式去寻求精神寄托我是不赞赏的,总是觉得精神寄托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是为了麻醉人生不如意的自己而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说穿了最终都是一场空。 最后要说的是,居于国人对信仰不大热衷的态度,这就注定了洋节在中国的结局,她可以在此处存在和占有市场份额,但只能是沦为一个单纯追求开心快乐的节日,仅此而已!那么,我们就为了寻求快乐而过好每一个圣诞节吧!其他就别想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