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何处觅得“一句顶一万句”_安能辩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法律诊所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3
摘要:残更漏夜,一字一句读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明清笔记体小说。心中涌上各种酸楚。小说的叙述语言非常朴素,讲的又是绝对底层的生活状况。小说的主人公杨百顺干过各种最粗陋的活,接触各色人等。说实话之所以能让我欲罢不能,在于小说的细节非常丰

残更漏夜,一字一句读完刘震云的《一句一万句》这本明清笔记体小说。心中涌上各种酸楚。小说的叙述语言非常朴素,讲的又是绝对底层的生活状况。小说的主人公杨百顺干过各种最粗陋的活,接触各色人等。说实话之所以能让我欲罢不能,在于小说的细节非常丰富而真实。作者的叙述手法又有点儿类似推理小说,能够抓住读者的心,想探究竟,就不得不读下去(这在作者写的《手机》和《我不是潘金莲》里也有所展现)。

有人评价本书是“为苍生而歌的小说自五四以来第一部”,也许过于拔高了,但网评为当代了解中国必读的20本书之一,我是认同的。

小说的主题,就是寻觅“说得上话的人”,更想寻觅“那一句顶一万句”的话。

作者通过主人公把人分为“说的上话”和“说不上话”两类。而说得上话的却是少之又少,到处是说不上话的人,于是孤独丛生。人们互相孤独着……互相说些不相干的话……越发孤独越发心累……干脆不说话了。小说中描写一个染坊老板叫老蒋的,年轻时是个话痨,活到了五十岁后,再也不说话了。与人交流只用眼神。

天下有多少父母亲生养几多孩儿,又有几多孙儿,到头来一个能说上话的都没有;天下有多少夫妻白首如新,真正能说上话的有多少?又有多少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除了传话,闲话,恭维话儿,真正能说上话的又有多少?故有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之浩叹。

按照刘震云的话就是:很多人,说不着。

人生的苦难与孤独恐怕就在于有话无处说,更难的是找到能说出让你醍醐灌顶,悬崖撒手的话,就是那“一句顶一万句”的主。

这“一句顶一万句”可不是五六十年代生人所熟悉的林彪浮夸毛主席语录的那个意思。中国人寻觅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语源远流长,其祖宗可追溯至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到一句可以顶一万句的话“谓之道”。晚上死也值了。

世界之大,知识海洋之博大精深,有哪句话可以称得上一句顶一万句?古今中外的箴言警句,往大里说,能一句顶十句算高估了。多少话语滚滚如东流水,能捞到一句顶一句的就知足了。

人们抱怨,如今各个话语圈里(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除了杀时间,不知道还有何用。

小说暗藏了一句“一句顶一万句”的话,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不小心会漏掉的。另一句“重要的话”是小说后半部主人公牛爱国要寻觅的……读者得之,可以自忖是否够得上“一句顶一万句”。

事实上,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得之在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可见,赵普就是把《论语》按照一句顶一万句来学以致用的。可有多少读过《论语》的人,把它一句顶一万句了?

何处觅一句顶一万句,也许就在你一尺之下。

附带一说:刘震云也是个话痨。写作语言弯弯绕,常用句式,不是……而是……(有说是作者老家河南新乡延津人的说话模式)比如:“记仇不是记血窟窿的仇,而是他娘砸过血窟窿后,仍有说有笑,随人去县城听戏去了;也不是记听戏的仇,而是老李长大之后,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对每件事的看法都不一样。”

我以为,这样的句式貌似很low ,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环扣一环,一因多果,一件事藏着八件事。处处玄机。


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

责任编辑:法律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