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我们的历史与历史观(转)_刑法学研习生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刑者有疆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8
摘要:这样比较地看,凭什么说早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千多年以上建立起来的秦帝国君主专制制度是黑暗和落后呢?凭什么一边把15世纪西方的马基雅维利、16世纪的霍布斯等人奉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先驱,“现代性”的鼻祖,另

这样比较地看,凭什么说早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千多年以上建立起来的秦帝国君主专制制度是黑暗和落后呢?凭什么一边把15世纪西方的马基雅维利、16世纪的霍布斯等人奉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先驱,“现代性”的鼻祖,另一边却对早于他们整整1800多年的秦国商鞅横加鞭挞呢?秦国的规模上千倍于意大利城邦国家,秦国的崛起提早西方近代国家上千年,那么商鞅不是应该比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更伟大吗?其历史地位不应该排在世界伟大思想者和改革者的前列吗?中国的学者们为什么不说呢?自己的祖先还指望外人来给出应有的评价吗?

中国的历史不同于所有其他民族,早在距今五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就逐渐离开神道,走上了人道,成为一个世俗社会。“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五经异义》)

所以,历经夏商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要解决的,早已不是君权如何战胜神权这个初级问题,而是围绕着如何战胜世卿贵族,如何变多君为一君、真正实现大一统这个更加高级的问题而展开。回顾秦帝国从崛起到完成统一的全过程,本质上正是消灭世卿贵族势力、变多君为一君的过程。

与那些不顾常识、有悖于历史的西方自由主义观点恰恰相反,在中华政治哲学中,除了神权当道之世以外,最坏的就是“多君为政之世”,是“三世说”中的“据乱世”。梁启超在他1897年发表的《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中这样写道:“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多君者,据乱世之政也;一君者,升平世之政也;民者,太平世之政也。…凡多君之世,其民皆极苦,争城争地,糜烂以战,无论矣。彼其为君者,又必穷奢极暴,赋敛之苛,徭役之苦,刑罚之刻,皆不可思议。观于汉之诸侯王,及今之土司,犹可得其概矣。孔子作《春秋》,将以救民也,故立为大一统、讥世卿二义,此二者,所以变多君而为一君也。变多君而为一君,谓之小康。昔者秦、楚、吴、越,相仇相杀,流血者,不知几千万人也,问今有陕人与湘人争强,苏人与浙人构怨者乎?无有也。昔之相仇相杀者,皆两君为之也,无有君,无有国,复归于一,则与民休息,此大一统之效也。世卿之世,苟非贵胄,不得位卿孤,既讥世卿,乃立选举,但使经明行修,虽蓬荜之士,可以与闻天下事,如是则贤才众多,而天下事有所赖,此讥世卿之效也。”

从周元王元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共计255年的战国时代,各诸侯间总共发生了大小战争230次。从大一统的角度回头来看,这就是“多君为政之世”,所谓“秦、楚、吴、越,相仇相杀,流血者,不知几千万人也”。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君主出现,用武力手段强行实现统一,要让一个社会自动完成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和“太平世”的跨越,绝无可能。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们的历史与历史观(转)_刑法学研习生

秦王的历史地位并不输于西方那些伟大的政治人物

这样比较地看,凭什么说早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千多年以上建立起来的秦帝国大一统国家是黑暗和落后呢?凭什么一边把美国的统一、欧洲的联合都视为历史进步,另一边却对早于美利坚合众国整整2000年的秦帝国横加鞭挞呢?秦帝国的大一统建设——废封建、设郡县、堕城郭、通川防、息兵戈、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其程度之高冠绝全球,在欧洲至今也没有实现,在美国也只是半实现,这样来看,秦嬴政的历史地位不是也应该排在世界伟大政治人物的前列吗?中国的学者们为什么不说呢?自己的祖先还指望外人来给出应有的评价吗?

回归历史本来和社会常识,真正的专制制度,并不体现在大一统的天下国家中,而是体现在未实现大一统的那种众多君主“争城争地,糜烂以战”的“据乱世”中,因为君主们为了争霸,必定“穷奢极暴,赋敛之苛,徭役之苦,刑罚之刻,皆不可思议”。世人骂秦始皇驱使人民修长城是暴政,难道忘了早在六国时齐国、燕国、赵国也一直都在修长城?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是保家卫国,而齐国的长城却是为了抵御鲁国和楚国的入侵,是内战割据。后者才是真正的专制暴政。而只有大一统国家的出现,才能推翻“多君为政”的专制暴政,才能救民于水火,与民以生息。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是公元前221年的事。可以说,这是一次在整个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政治会议,其历史意义和政治价值,无论怎样评估也不过分。秦嬴政不仅摧毁了六国的君王和世卿势力,而且为了避免历史的循环,防止中国再回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多君为政之世”,宁肯牺牲家族和儿孙的利益,不再立诸子、置侯王,而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设守、尉、监。

这叫专制吗?历史见证,自秦以后,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个皇帝与百官共治天下的新时代。这一点,连弗朗西斯·福山都看得明明白白,“家族拥有地方权力、不受中央政府管辖的周朝封建主义,在中国后来历史上定期回潮,尤其是在朝代交替的混乱时期。中央政府一旦站稳脚跟,又夺回了对这些政治体的控制。从来没有一次,封王可以强大到可以逼迫帝王做出宪法上的妥协…”他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如是说。

当然是这样。《春秋》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意思是:天之道由“元”开始,地之道由“春”开始,君王一统天下,顺天地而行,即为人之道的正朔。自秦以后直至今日,中国人这种顺天应人的大一统精神代代相传,“代有忠贞之士,力为匡复之谋”,一次次衰落解体,又一次次复兴崛起,终于成就了今天这个傲视全球的世界第一大国家。饮水思源,这一切不都是大秦帝国的功绩吗?

责任编辑:刑者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