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间,文友问,下本书出什么?我说还没想好。 故乡情系列文字,积攒了不少。但今天翻看后,自己先心虚了。自己都感觉拿不出门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展示到朋友们面前? 要说,心里有点感觉的,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还是这个“书边话”系列。在京近五年,撞钟之余,就是淘书,读书,码字。每当淘到好书,或者自己急需的书,那个开心劲儿,按家里“一把手”的话,就像娶到了小。其实,连梁实秋都认为娶小,是一辈子都不安生的事。更何况,保养奶,这需要丰厚的物质保障。看今朝,图快活而保养奶的主儿,翻船的还少? 淘到心仪之书,就信手将淘书的心情,涂抹到书的扉页上,少则数行,多则整页;边读边勾划,查补资料,往往看完一篇,也在书尾写上或多说少的潦草文字。有时码字作文,用到了读过的书刊,那就是阅读的衍生品,有了附加值,就随手记下几行“书边话”。 淘书,翻书,用书,码下与书有关的心情文字,几年下来,也积攒了近百篇。大者过千言,小者如脚后跟儿。白洋淀派鼻祖孙犁,把写在包书皮上的文字集起来,编成了一册《书衣文录》;吴玉仑把阅读42本书的札记集成了《读书时间》;黄裳将读书随笔集成了《书香琐忆》;河北书友谢志浩教授,将读书札记编成了一册《那些有伤的读书人》……而我这淘书的经历,尽管没有上述专家学者们的读书传奇,没有他们深刻的阅读感悟和哲思,可那些淘书的周折奔波,那些对破旧书刊的清洁修补、晾晒,都跟着一串故事,尽管说上惊险刺激,倒也自看自乐。 孰料,挚友尹樾老师的一句话,给我兜头泼了一盆冰水。他说,书话先放放。你可以找来金克木的《书读完了》,受受启发。 金克木,那是自学成才的大学者、作家、翻译家。赶紧打开书橱,翻出该书。他这《书读完了》的题目,还是很吓唬人的。原来,都是金老读书治学的心得。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深刻厚重。就是金老所列古代典籍的书目,我读了也不到十之一二。看看,想想,自己就禁不住出汗,进而羞愧难当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