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接一陌生电话,自报姓张,要买我的拙作《驿外断桥梅》。我说,我的书不卖,只赠朋友。他说,我虽不是你的朋友,可我喜欢你的书,并说,就在我的宿舍楼下,是从检察院门卫处打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来自蒲沟村,原属大关镇,距县城五十公里。当我下楼递给他书,他说是搭邻居进城的摩托车来的。他给我提来一布兜地瓜,又扔给我五十元钱就跑。好歹追上他,把钱塞进他旧得褪色的棉袄里。 周六下午傍晚,一原杨家河乡前来东城送废品的王师傅,跑来我楼下要买我的书,是从《潍坊日报.临朐新闻》上看到我出书消息的,并坚持让我给他签名。看他揣起我赠他的书,喜滋滋开着三轮农用车走了,我却在替他遥远的山路安全担忧起来。 昨日,济南千佛山医院的陈大夫微信购书,并说邮寄费可倒付。他是在济南老乡微信群获知的…… 自书稿出版后,像前面这几位朋友一样,不断有或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前来要书,近处不待言,海南三亚、新疆乌鲁木齐都有。要一本的,也有要二三十本的,说要发给单位文学爱好者。九月份印刷出来,不到十二月中旬,手头已经告罄,只得向原先要的多的朋友处回要。 出书就是读的,有读者,书就能传播,就能体现出书的价值来。这对出书人来说,是莫大的福音。当然,看着手头的书不知不觉间都飞了,也有点恋恋不舍,心里也疼丝丝的。可又一想,有愿意索要看的,总比堆在地下室储藏间里发霉要好。传播,就是对我的支持。 我曾想,倘若朋友们读了,再能提点意见,甚或是批评,对我当下的写作,对我将来再结集出书,将会是借鉴和促进。别说,还真有认真而执着的朋友,不但读得认真,还寄来了书评,或读书感想。正义网我的老领导来信说:“王检您好,前几日忙,今日得闲读了您的新作。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书读来,文笔自然、清新、有趣,处处有妙手偶得,读之欣喜。我不善文,但喜好性灵一派,您的新书,甚是独抒性灵的佳作啊。”山西省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志云兄短信说:“读老弟所著的散文集《驿外断桥梅》一书,感受到的是一种期待已久的惊喜。人间百态,家国情怀,跃然纸上,直抵心灵。” 有的书评,像吉林省敦化市的李文香、广州佛山市王学堂、无锡市西西里柠檬、湖北荆州市的朋友槟榔、本县教育写作协会会长马玉顺的书评还被报刊、或文学网站转载了。还有潍坊的读者朋友文斗、扬子,寿光市朋友张远、本县朋友聂成旭、程国栋、马元杰、张立淑等也分别发来了读后感。有的是从文学视角,有的是从哲学视角,还有的从美学视角,从文字语言视角,多角度给予了点评。这些书评、感想,肯定得多,抹蜜得多,敬酒得多,直让我甜滋滋、晕乎乎的。最属广州王学堂评点得有趣,竟然罗列了书中记述我漂泊间工作、生活上的尴尬事(糗事),读之让人捧腹。但最能给我以帮助的建设性、批评性意见,多集中在封面设计上,针对文章结构、语言风格上的批评意见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当然,无论是朋友们的褒奖,还是批评,我都会视若珍宝般珍藏,不断诵读体会,并以之为鉴镜。 当下最为纠结的,是书发没了。从拿得多的朋友处回要,又很不好意思。按照朋友建议,再加印部分,就又得破费银两。不想办法,又难报答要书朋友的一片热情。如何是好,请容我再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