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北大之怪_谢志浩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谢志浩的自留地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5
摘要:中国大学,到了一个紧急关头,可以说生死攸关,这一关,就是“经济关”。1949——1978年,知识分子用三十年的时间,过“政治关”。 1979——1989年,十年时间,休养生息;1989——1998年,十年时间,弃如敝履;1999

中国大学,到了一个紧急关头,可以说生死攸关,这一关,就是“经济关”。1949——1978年,知识分子用三十年的时间,过“政治关”。 1979——1989年,十年时间,休养生息;1989——1998年,十年时间,弃如敝履;1999年迄今,过“经济关”。有个性,脾气大,三两个项目和课题之后,就没有脾气了,就没有个性了。

君不见,朱苏力,被法学院老师发难,正大的理由,就是不带着大家奔小康,以至于,北大法学院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比起兄弟院校,差一大截。朱苏力,只顾着自己在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上,发表文辞华美的演说,哪里顾及法学院教职工的死活呀?这是惹众怒啊!

人文学科的作业方式,与课题、项目机制,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毛润之时代,大批判开路,梁效写作组,应运而生。周一良、田余庆、汤一介,不都是写作小组里面的吗!毛润之故去,革故鼎新,不搞大批判了,人文学科,重新回到汤用彤先生、胡适先生、傅斯年先生开辟的轨道。新时期了,非要让张世英先生和黄楠森先生搞到一块,争取报个大金娃娃,这对张世英先生来说,不可能了,张先生,全身心投入在在名山事业上了。

黄楠森先生,倒是可以,因为,他的作业方式,与课题、项目的机制,倒是很吻合。遗憾的是,廉颇老矣,没有赶上这么好的时候。否则,老先生会成为中国大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数一数二的“包工头”。

汤用彤先生的后人——汤一介,对1949年以来的人生,有一个深刻的反省,一路走来,踉踉跄跄,差一点,到秦城监狱,这还不够深刻吗?从此以后,汤一介先生,本着良知,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境合一,三个面向,进行探索。从表看上看,汤一介,《儒藏》的编撰,与主事者对传统的推重相吻合,其实,《我们三代人》,不难看出,汤一介,对某种力量,有着高度的戒惧和理性的克制。

北大“怪人”何处寻?流风遗韵,在文史哲三系,或者三系以外,还是有着某种氛围。也就是说,上边看谁不顺眼,不是想怎么捏咕,就能捏咕成的。北京大学,事情难办,学院层面,或者系层面,对底下的老师,有着底线的容忍。似乎出于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成文法。这种容忍,不以学院院长、系主任的意志为转移。在一个学者成堆,大腕云集的学府,怎么着,也要遵从一种学术的逻辑,而不是政治的逻辑,否则,处境险恶,帽子是现成的,不学无术。

责任编辑:谢志浩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