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宪法中国之道的美与伤——《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自序及其他_清音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飞龙在天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4
摘要:这就是宪政中国之道的喜与愁、美与伤。这种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山重水复又仿佛柳暗花明的宪政之路交织着中国人民的政治自主性与规范期待。本书着意于从 “政治宪法”的角度探求和揭示中国宪政转型的思想与制度脉络

这就是宪政中国之道的喜与愁、美与伤。这种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山重水复又仿佛柳暗花明的宪政之路交织着中国人民的政治自主性与规范期待。本书着意于从“政治宪法”的角度探求和揭示中国宪政转型的思想与制度脉络,呈现一种不同于“规范宪法”之单纯移植与教义内卷的宪法心智与宪政世界观。但“政治宪法”绝非对“规范宪法”的全盘否定或取代,二者各有其理据和边界。毋宁说,“政治宪法”是为“规范宪法”廓清政治前提及完善宪制结构,并以有效的政治理性来节制“规范”的“去政治化”与“去整体化”之偏颇,调校中国宪法及其转型演化的宏观方向感与理性节奏。本书在港台地区的出版尤其具有一种面向未来中国整体性宪制的“对话”与“整合”之善意。一国两制是面向未来的宪政实践智慧,对大陆的要求是矢志改革,从容创造,坚定守护,而对港台的要求则是面向未来,克制悲情,合力建构整体中国的命运共同体与制度共同体。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就是通过政治正当程序与共同历史智慧而不断消除差异性、管控不确定性及生成新的“规范世界”的演化过程,政治宪法学于此一过程当可大有作为,为中国大陆的宪政转型及整体中国的宪制整合奠基。


版本信息

田飞龙:《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32万字,431页

ISBN 978-962-937-296-5


作者简介

田飞龙1983年生,江苏涟水人,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12),香港大学法学院Leslie Wright Fellow(2014-2015)。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公共治理、港澳基本法。译有《联邦制导论》、《宪法为何重要》、《美国革命的宪法观》、《政治宪政主义》等10部。著有《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合著)、《香港政改观察》和《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3部。国内“政治宪法学”流派青年学术代表,杰出的公共事务评论家和政府咨询专家。

宪法中国之道的美与伤——《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自序及其他_清音


·本书目录

序言:宪法中国之道的美与伤

上篇 思想与论辩

第一章谁与争锋:司法宪政主义素描

第二章政治宪法:普通法的规范对极

第三章重返政治:施米特的思想幽灵

第四章宪法政治:阿克曼的人民转换

中篇宪制与转型

第五章 中国早期立宪中的党国宪制

第六章 改革宪制:根本法治与部门法自治

第七章 宪法序言:中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第八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改中间模式

第九章 党内立法法与依法治党的制度建构

下篇对话与期许

第十章 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第十二章 协商与代表:政协的宪法角色

第十三章 八二宪法与现代中国宪政的演进


·出版社推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立宪进程,中国宪法的纠结并没有因为晚清、民国、

建国30年各种负面实践与经验而有结构性突破。这纠结有制度层面的实施性障

碍与梗阻,更有宪法思想和背景理论上的混乱。例如接受西方「规范宪法」思

想的中国知识分子,认定政治的现代性以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备性为基准,但这

种单纯移植的诉求,忽视了中国自身的政治宪法结构。

  本书着意于从「政治宪法」的角度,探求和揭示中国宪政转型的思想与制

度脉络,呈现一种不同于「规范宪法」的宪法心智与宪政世界观。而「政治宪

法的中国之道」,就是通过政治正当程序与共同历史智慧,不断消除差异性、

管控不确定性及形成新的「规范世界」。

  本书气象恢宏,纵横于西方的宪政思潮与现代中国的政治现实,上篇「思

想与论辩」考察西方国家的司法宪政与政治宪法的思想与实践;中篇「宪制与

转型」探讨民国立宪的历史启示,辨识当前中国宪政的转型契机;下篇「对话

与期许」激荡出政治宪法学学者的殷切关怀与理性思辨。

责任编辑: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