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社党支部 刘桂明 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无论是平常上班还是出外学习,都曾经听过很多讲座,也听过不少党课。前不久,聆听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同志在我们法学会所作的辅导报告,让我们许多干部受益匪浅,也使我对如何讲好党课增加了一些思考与体会。 2016年10月20日,中国法学会组织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集中学习2016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学习,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文显、王其江参加学习。此次学习教育活动,能够邀请施芝鸿同志前来授课,完全得益于陈冀平书记与施芝鸿主任多年的工作交往形成的友谊与情缘。 在当天的授课中,施芝鸿同志在辅导报告中深度解读了2016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他强调,要准确、全面、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主线和内在逻辑。他指出,贯通2016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有两条理论主线,一条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条是居于指导思想地位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次两个小时的授课中,他从“立”字当头、“破”在其后、“创”在其上、“治”在其间、“容”在其中等五个方面,条分缕析而融会贯通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在逻辑。 此前,曾经久闻施芝鸿主任的大名与影响,知道他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因鼓吹改革而名震一时的”皇甫平”三人组成员之一,也知道他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起草组的大”笔杆子”,还知道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更知道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与国内外宣讲的主要领导成员。 没想到,如此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理论专家就近在眼前。为此,在全场2个小时的听课中,大家都是全神贯注地聆听、聚精会神地听讲。 看起来,施芝鸿主任只是讲了“立”、“破”、“创”、“治”、“容”等五个字,但每个字后面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深邃的思想。如此概括、如此讲授,拿捏有度,解读有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充分显示了一个党建理论宣讲大家的高度与深度。 由此,我就想到一个现实难题,那就是党课的讲授方法问题。我们平常听到的党课授课,不少是照本宣科,有的是套话官话,缺乏吸引力,缺少鲜活性。 那么,施芝鸿同志的讲授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独特之一是有条有理。 应当说,条理性是一场演讲一场党课叫好又叫座的前提和基础。在施芝鸿同志的授课中,其条理性首先体现在他对两条主线与五个字的具体解读中。五个字,就是五个方面;五个方面,正是五个条理。于是,我们听到了他对这五个字的如下精彩讲解。 第一、讲到“立”字当头。他主张,首先是要立目标、立导向;其次是要立规章、立规矩;最后是要立标准、立标杆。 第二、谈到“破”在其后。他提出,一是要立新的发展理念,破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二是要立清风正气,破“四风”积弊和腐败积垢;三是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四是要立公平正义和在党纪国法面前一律平等,破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五是要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破“好人主义”盛行;六是要立新型政商关系,破官商勾结、利益输送。 第三、说起“创”在其上。他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经济领域;二是在政治领域;三是在文化领域;四是在社会领域。 第四、论起“治”在其间。他强调,一是在于制度之治;二是在于法治之治;三是在于参与全球治理之治;四是在于现代化、专业化的治理能力之治。 第五、言及“容”在其中。他建议,一是要兼容;二是要包容;三是要宽容;四是要容忍;五是要容错。 如此清晰的思路,如此清楚的讲解,自然而然地就让所有听讲者很快熟记在手、牢记在心。 独特之二是有板有眼。 所谓有板有眼,是指独特的概括与提炼。在授课的开始,施芝鸿同志告诉大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如果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福建宁德地委、浙江省委主要领导时的4本主要著作,同今年出版的“读本”和“选编”结合起来学习、贯通起来理解、打通起来贯彻,一定能够推动“两学一做”活动取得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其实,施芝鸿同志除了曾经先后参与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文件起草外,还参与了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同时,多年来还曾积极而全面地宣讲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作为从事党的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的专家,不仅著述甚丰,成果丰硕,而且还善于总结提炼。近年来,又推出了《当代中国的主义和问题》、《改革潮头雪浪花》等新作。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表述,施芝鸿同志同样作了高度而精炼的概括。在此次授课中,他给我们深入介绍了他的概括与提炼,那就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所谓“一二三四五”的具体表述是:“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大战略”、“四个全面”、“第五个现代化”。 众所周知,“一个中国梦”,最早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